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融评:金陵诗情 日日如新——与时代同行,挖掘发挥传统文化内生动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

南京,诗歌的殿堂——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吟诵南京的诗词就有上千首,其中广为流传的也有上百首。李白、刘禹锡、王安石、周邦彦等128位诗人曾到访过金陵,留下众多流传千古的诗篇。在热映的《长安三万里》中,“诗仙”李白无数次“仗剑远游”来到南京,用50首诗把南京捧成了最早的“网红”。一生执教、精通国学的胡小石先生在《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中称:“合而观之,南京在文学史上可谓‘诗国’。”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词总是可以激发中国人的情感共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美的情愫。试想,若没有李白、刘禹锡,凤凰台和乌衣巷该少却多少情趣;若没有李商隐、刘长卿,玄武湖和栖霞寺该失了多少底蕴;若没有杜牧,何来“楼台烟雨中”的婉转悠扬?若没有谢朓,何来“金陵帝王州”的千古回响?

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金陵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今天,借助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各种新型传播手段的应用,诗词依旧可以激发中国人的情感共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美的情愫,为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的文化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身处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如何与时代同行,更好地传承并挖掘发挥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让金陵诗情日日如新,是一道必答题,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完美作答。(龙虎网评论员张玲 视频拍摄制作祁锋)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