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提升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数字化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音乐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过渡为大众化教育。在理工科高校中,公共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以乐化人、以美塑人的积极作用。

面对数字时代为音乐创作、传播、教学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如何提升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是促进美育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提升的时代课题。

数字时代为公共音乐教育发展带来机遇

教育资源丰富化。数字时代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教学视频、音乐会直播等,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化、规模化、个性化,有助于公共音乐教学质效的提升。

教育形式多样化。数字时代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音乐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公共多媒体教室、智慧教育云平台等,有效推动新技术条件下的混合式、协作式、体验式等教学模式的开展,激发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沟通方式多元化。数字技术赋能打造了人际沟通的新方式,推动公共音乐教育走向高效交互,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社交媒体和ChatGPT等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能够使教与学的双方突破时空限制,适应个性化差异,实现实时沟通与远程协作。

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尚未转变。现今,以教师、课本和考试为主体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仍是主流,忽略了数字时代背景及学生主体意识,导致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不高。

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入仍需探索。音乐教学与数字技术的有效整合,是理工科高校科艺融合创新发展的必然需求。但当下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普遍仅限于演示文稿及多媒体投影的简单使用,难以发挥数字化对课程教学创新的促进作用。

教师音乐数字化教学能力缺乏。数字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也需其拥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当前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导致音乐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后劲不足。

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为更好适应数字时代优势,推动“大美育”目标实现,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音乐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生态。

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程质效。公共音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通过专业培训、学术会议、书籍阅读等途径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深入分析挖掘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改变“说教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论信服”等针对性教学变革之道。教师应具备灵活运用数字技术教学的能力,如数字音频、MIDI技术、虚拟现实等,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此,教师们要夯实数字素养及技能,积极参与数字培训,主动适应数字变革,以推动人机共教新模式的发展。如参加音乐教育年会、音乐治疗研讨会等,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学习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此外,公共音乐教师要学会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的赋能使得各类数据更易获取,有利于教学评价全程性、伴随性的实现。因此,教师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教学成果分析、课后练习测评、课堂表现观察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策略。

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学思维。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公共音乐教师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诉求。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把握音乐教学的实际进度,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指导。同时,教师团队要积极打造虚拟音乐生态课堂。数字化技术集高效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能为学生的音乐感知提供多感官遐想空间,也能为其提供形式各异的音乐素材。在公共音乐课堂中,教师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智能手机和新一代智能眼镜,运用视频、音频、图片、动画将光、图、音、色结合起来有机展示,尽力调动学生视听感官,有效增添音乐教学魅力。此外,教师还应有效延伸实践性教学。音乐实践是音乐教育的灵魂,在音乐表演、音乐艺术欣赏等课程中,可借助多媒体、室外或校外资源、环境来构建良好学习氛围,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成效;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组建音乐社团、参加音乐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应用音乐知识和技能。

加强跨学科合作,夯实数字化基础。首先,公共音乐教师应认识到音乐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应主动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特别是新兴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及交叉学科,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积极探索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为跨学科合作创造可能性。其次,要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公共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或学院的资源,建立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平台。如组织线上线下的学术沙龙、研讨会等,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以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为跨学科合作提供基础。再次,要积极开展跨学科课程设计。公共音乐教师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课程设计。如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结合,开发以音乐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将音乐与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跨学科项目。利用互联网开放性、共享性的优势,参与其他学科的科研项目,如文化研究、心理学、物理学等,了解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音乐领域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

数字时代对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面对这一时代变革,公共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与策略提炼,开展由点及面的教育改革创新,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及实践工具,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为培养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曾小燕(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校团委文化艺术中心)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