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盐都区图书馆:民俗专家王登佐畅谈下元节习俗

新华报业网讯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11月26日下午,由盐城市社科联、盐都区委宣传部指导,盐都区文旅局主办,盐都区图书馆承办的下元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

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水官大帝禹会在这天下凡为民解厄。在下元节这天,人们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这是一个快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旧时盐城每年这天除要祈愿神灵、享祭祖先外,还要吃节令食品等。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过程看,“下元节”融入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成为一种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过去每逢农历十月十五,盐城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祈福,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传说这一天,可以为人解厄。

由于“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通常有些人家会先做好豆腐,然后再油炸,也有一些人家会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而在旧时,“下元节”这一天也是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大人们会在家中做糍粑、蒸麻腐包子等赠送亲友,孩子们还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的果品食品。

实际上,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肉圆,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同其他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节日,是表达美好愿望、摒除厄运的“祈福日”。要让“下元节”的合理文化内涵能够在新时代得以延续,相关节日民俗能够有选择的继承,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本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该项目获得盐城市社科联专项资金资助。书友围绕下元节的节日起源、习俗、发展、传承、活动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书友们还参观民间收藏家杨建提供的下元节主题藏品展,参观实践盐都区图书馆数字体验区。(王璇一)

责编:卞小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