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马达加斯加农户有了新选择(国际论坛·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在中国专家的长期支持下,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没有袁隆平院士等中国专家的帮助,就没有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的今天

大米是马达加斯加人民的主食。在这座非洲最大的岛屿上,44%的可耕地种植水稻,70%的人口从事水稻种植。马达加斯加有多个水稻种植区,适宜种植多种品类的水稻。良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马达加斯加拥有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具备成为水稻种植大国的潜力。然而,受稻种质量不高、种植技术落后等影响,多年来,马达加斯加水稻平均产量仅为每公顷2.5吨至3.5吨。

2007年,马达加斯加开始引入中国杂交水稻。我们与中方团队合作,对杂交水稻种子进行多点测试,中国杂交水稻技术逐渐在马达加斯加落地推广。实践证明,中国专家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产量高、种植效果好,许多马达加斯加农户有了新选择。

2019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非洲分中心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马义奇镇正式成立,中国专家将杂交水稻技术、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同马达加斯加国情相结合,开发出了一套适合在当地推行的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杂交水稻最高产量可达每公顷11.9吨。产量高、稳定性好成为杂交水稻的名片。在中国专家的长期支持下,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许多种植户表示,杂交水稻对干旱等恶劣气候条件有更好的耐受性。

没有袁隆平院士等中国专家的帮助,就没有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的今天。10多年来,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公顷,平均产量可达每公顷7.5吨左右。马达加斯加有望成为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非洲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帮助各国推广特色粮食及农产品的“一国一品”全球行动国家项目中,杂交水稻被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门选为本国重点打造的旗舰产品。今年6至7月,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中国长沙举办,首次设立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展,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项目是展示成果之一。

杂交水稻种植推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框架下,中国专家还在马达加斯加推广小反刍动物的养殖技术,从牧草种植、人工授精繁育等方面入手,助力马达加斯加提升畜牧养殖水平和畜牧业经济效益。中国专家还为马达加斯加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将先进技术倾囊相授。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我们有近1300人接受了培训。期待马中两国继续推进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合作,携手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贡献。

(作者拉库托松·菲利贝尔为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