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科学推进城市更新,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更新工作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体现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为总体要求,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规划,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2023年7月,《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的批复,该规划构建了“两心三圈四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包括“三区四带”的生态屏障和“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等内容。苏北地区主要属于陆桥东部联动带和沿大运河文化魅力带,以及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圈这一区域格局中。在苏北主要城市发展定位上,徐州属于Ⅰ型城市,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属于Ⅱ型城市,发展策略方面,主要是围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要求,促进城市的集聚发展和特色发展,培育成为所在区域的增长极。诸如在涉及徐州市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着力提升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增强产业支撑、创新引领、枢纽联系、品质生活、公共服务等能力和水平,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圈层发展,引领淮海经济区快速崛起。有关淮安市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有序推进重要湖泊退圩(养)还湖(湿),提升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品质;促进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市和县城集聚,促进淮洪涟一体化发展,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强小城镇和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保障,形成“生态绿底、城镇镶嵌”的国土空间格局等内容。在涉及相关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构建紧凑集聚城镇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内容,要求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苏北地区的城市更新行动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苏北主要城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更新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统筹推进,着力解决好城市发展中改与建、拆与留、新与旧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苏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5.47%。综合来看,可以说当前苏北地区已经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进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由“有没有”转为“好不好”的新阶段,亟须通过实施城市更新,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县域城镇化和区域协同发展水平,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结合苏北地区主要城市的更新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全面体检,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精准指导。推进城市更新的关键是找准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城市本身像是一个由各类设施构成的“有机生命体”,与人需要体检来衡量自身的健康状况相似,城市也需要相应的“体检”,从整体上把握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更新改进举措。苏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建设特别是一些老城区,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积累,需要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城市体检评估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城市更新体检评估工作,全方位、多途径采集城市综合指标数据,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精准查找“城市病”,才能更好地精准开出治理“处方”,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精准指导。

科学规划,形成有效的制度支撑体系。根据城市体检中发现的城市空间布局、市政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体验等方面的问题短板,合理确定城市更新的重点片区、重点板块,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阶段性实施计划。目前苏北地区已从市级层面出台了相关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都把规划引领放在一个重要位置。除了科学规划外,城市更新工作还要土地、财税、金融、征收等配套政策制度的支持,形成有效的制度支撑体系,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促进城市更新行动的经验积累和持续改进。

分类施策,坚持“留改拆”并举。在城市更新实践中,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分类施策,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严格控制大拆大建,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适应市民新需求,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如对历史遗存丰富的老城区以及历史遗迹保护修缮等项目,坚持以“留”为主;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城市面貌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坚持以“改”为主;对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以及违法建设较多的街区微改造等项目,坚持以“拆”为主,努力以精细改造实现城市颜值再提升,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