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常州“宅改”的升级之路

今年4月,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梁家桥行政村周刘家村146户村民拿到了“宅改”新居钥匙;7月,横林镇狄坂村一期先行区迎来分房;10月,武进区礼嘉镇何墅村何墅嘉园“分房又分地”,“幸福墅”小菜园被顺利认领……一栋栋新房前留下了一张张幸福合影,这些照片也生动记录了多年来常州“宅改”的一路升级。

2015年2月,常州市武进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之一,统筹推进“三块地”改革,开创了12项“全国率先”,为国家修订《土地管理法》提供了“武进经验”。2020年,溧阳市和武进区再次入选全国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创了多项“第一”“唯一”。从试点探索到示范带动,常州“宅改”是如何实现迭代升级的?

重大项目“推动改”,1.0版本照进现实

农房换别墅,住进新江南水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芙蓉片区的居民很有发言权。走进芙蓉湖畔雅苑,连片的中式别墅错落有致。去年6月,芙蓉湖畔雅苑一经亮相,便被称为“常州最美民居”。芙蓉宅改北集聚区项目位于横山桥镇梁家桥村北界,项目计划总投资5.5亿元,计划分两期实施建设495套联排房屋、多层房屋及公建配套设施。目前,一期261套新农居已建成分房。

“八方工业园建于30年前,70多家企业中有60多家亩均税收不到2万元,环保、安全等问题突出。村里的房子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较为陈旧,不少村民有想要翻建改造的想法。”横山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程金介绍,恰逢2019年沿江高铁新建项目推进,横山桥镇启动了宅基地改革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和村级老旧工业园更新改造,重新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近年来,横山桥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项目实施和土地三项制度改革契机,围绕改善农房条件、提升人居环境、集体资产增资目标,试点推进芙蓉湖畔雅苑宅改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思路,探索通过重大项目驱动和农民自愿宅改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镇村农民集聚点建设。

芙蓉湖畔雅苑公建配套区,融入了党群服务、邻里中心、非遗展示、特色餐饮、休闲购物等多种业态,布局了芙蓉初中改扩建、芙蓉集聚区幼儿园新建、芙蓉政法便民服务中心提档等一批民生工程和以常芙路沿线改造提升为核心的芙蓉精致集镇工程,显著缩短了芙蓉片区与中心镇区发展差异,“水美芙蓉”正成为横山桥镇城乡融合新典范。

原址翻建“合力改”,2.0版本加速“上新”

依托重大项目资金支持的农房改善项目往往难以复制。与芙蓉湖畔雅苑仅一水之隔的梁家桥村委周刘家村,则探索以村民自筹资金为主、在原址范围进行翻建。今年4月初,146户村民拿到了新居钥匙。村民周建清说:“半年来一直在忙着装修,明年元旦就能搬进新房了。”

梁家桥村党总支书记梁晓东介绍,周刘家村是梁家桥村的一个自然村落,三面环水,河塘众多,村内无一家工业企业,自然禀赋优越,是打造江南民居的好地方。村内农房大部分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破旧简陋,基础设施落后,相当一部分还存在安全隐患。看着一河之隔的“最美民居”,村民们非常羡慕,农房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

2021年,周刘家村“水美村落”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常州经开区美丽乡村建设“六个一”资金保障的重点项目,也是全区首个在原址范围翻建的“宅改样板”。村民周建清说:“我们村是‘老房补贴+新建奖励+农户自筹’相结合宅改政策,有220平方米和310平方米两种户型,村民只需承担少量资金就可住上新房,燃气、管线、河道治理以及公共基础设施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在宅改中,一个特殊的村民自治组织——宅改议事会建立起来,成员全部由百姓投票选出。宣传发动、政策制定、方案设计、签约、拆房、施工等农房翻建全过程,议事会深度参与,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满足村民诉求。

“小区里要留出大家聊天的地方,多少年的老邻居,不能因为住上楼房就生分了”——于是有了便于村民集体活动的场所;“要留住水乡意境”——项目实施中,对周刘家村原有格局、路网、河道、河塘、古树等实行有机保护,尽量让家家户户都是最佳观景点。设计师们的设计稿被村民“打回去”10多次后,户型图终于出炉。

如今,漫步在周刘家村,房前屋后树影婆娑,河面水鸟滑翔而过。翻建项目实施后,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由113亩减至80余亩,通过梳理内部水乡田园空间,打造了“水乡田园”“生态家园”“乡村乐园”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水乡休闲特色田园乡村。

内生驱动“创新改”,3.0版本活力无限

横山桥镇双庙村宅改自建区一期项目即将竣工,68套别墅拔地而起。双庙村位于横山桥镇最东部,村内原有企业35家。今年4月,蓉湖村宅改自建区项目362户新房开建,一期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竣工,蓉湖村宅改项目也是横山桥镇八方工业园更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打造芙蓉宅改北集聚区一期1.0版本,到升级周刘家村农房翻建项目2.0版本,再到创新推出蓉湖、双庙、五一等一批村级农民集聚点项目3.0版本,程金说:“通过宅改、工改,夹杂在村里的企业都搬进了工业园,村里零散地块‘小田变大田’,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升农户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如何升级探索农户自愿参与、不依赖外部资金带动的3.0版本,实现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共赢”?近日,全省首例宅基地择位竞价项目——武进区礼嘉镇何墅村何墅嘉园完成了76户村民的搬迁。“2022年,我们按照‘自愿自主、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原则,率先试点何墅村宅改自建区项目,同时将宅基地择位竞价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管理。”何墅村党总支书记何文超说。

所谓宅基地择位竞价,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同时有多名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同一块宅基地提出申请时而实行的“有偿选位、择位竞价”的一种公开投标选位方式。通过“择位竞价”,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农村公建设施建设资金问题,凸显了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内涵。

何墅村“幸福墅”小菜园备受村民好评,认领住户何艳说:“小菜园就在房子周边,方便老人种菜。周末或假期,我们也会带着孩子一起播种、除草、管理和采摘,既让孩子体验到农耕的乐趣,又缓解了我们平时繁忙的工作压力。”为了给住户提供便利,小菜园田间全部实现现代化、自动化沟渠灌溉。何文超表示:“现在用于村里公建配套设施的资金不用再四处筹措,正是来源于之前的竞价资金。通过公开资金动向,不仅减少了沟通矛盾,也提高了村民满意度。”

自去年11月何墅嘉园自建区正式交付后,村民陆续开始装修。为做好新房落地“后半篇文章”,村里还与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合作,推出装修贷,年利率约2.7%,宅改试点期内,武进区财政对农户进行1%贴息补助。由政府、村集体、银行风险共担,助力村民由“住有所居”向“居有所好”转变。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