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昆山三贤”之一朱柏庐所著。作为“治家之经”,《朱子家训》是一部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其中蕴含的劝勤勉学、励志自强、谦和体恤等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挖掘《朱子家训》的时代价值,对与时俱进传承优良家风,推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交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朱子家训》的时代价值
《朱子家训》是传承优良家风的有形载体。《孟子·离娄章句上》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朱子家训》作为家训经典,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我们提供了基本行为准则,让我们时刻保持勤劳、诚实、善良、尊老爱幼等美好品德;它以书面的信息传递方式,以更系统、更生动、更深刻的形式有效助力家庭发挥家学传承、人格塑造第一课堂的作用。
《朱子家训》是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基本遵循。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们在社会道德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朱子家训》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华儒家传统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生动注解。“自奉必须俭约”“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从“修身”层面强调个体应该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道德修养;“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从“齐家”层面强调应该协调家族关系,保证家庭和睦;“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从“平天下”层面强调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朱子家训》所强调的修齐治平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各个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为我们提升社会文明素养、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本遵循。
《朱子家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再一次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以《朱子家训》为代表的家规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它所涵盖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为我们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道德意识、造就人格美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家训,以一种强大的文化穿透力,承载着永恒的文化价值观,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朱子家训》的传承路径
坚持“两创”方法论,打造新时代家训文化品牌。《朱子家训》作为家训文化的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以德修身、以德治国的精神,体现了实用、理性、和谐的方法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耕《朱子家训》的时代新意,把其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家国同构理念融入家风家训文化建设,打造新时代家训文化品牌。
坚持传承发展,推进家训文化融入传统习俗。“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因此,必须深化对《朱子家训》核心观点、文化精髓的研究和阐释,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同时,依托学校、家庭等开展敬师礼、成年礼等主题活动,促进社会公众感知家训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握手”、与现代生活“拥抱”。
坚持载体创新,拓宽家训文化传承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为新时代推进家训文化传承方式、载体创新提供了路径指引。因此,必须立足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加强《朱子家训》文化传承、宣传推广;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家训文化与文旅产业相融共促,打造文化产业链,进一步增强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史燕群(作者单位:中共昆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