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打卡”新地标,南京“文学叙事”在新空间熠熠生辉

2023年南京旅游人数井喷,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慕名前来的游客们惊喜地发现,在南京“City walk”,山水城林的“文学味”叠加了满满的“创新感”。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如何深挖文化内涵,激发城市新活力?11月29日,借着南京文投集团举行媒体开放日的机会,记者“打卡”南京多个文化新空间、新地标,寻找南京让“文学叙事”熠熠生辉的密码。

南京文学客厅

第一站:世界文学客厅

自2022年4月23日面向公众正式开放以来,“世界文学客厅”已接待参访者7万人次,开展200余场次的文学文化活动,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新热点和新地标——

“原来李白曾说过自己是金陵人,南京的作家历史一目了然。”在位于鸡笼山脚下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的数字文脉装置上,记者们惊喜地发现,这里整合了南京一千八百年文学史重要文学信息。文脉、文枢、文声、文创等多个载体等多种数字化体验新形式,展示了文学之都的独特魅力,也让南京文脉更加可亲、可敬、可感。据悉,也打开了“文学之都”数字化建设的新图景。

城市数字化转型,持续擦亮文化标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据介绍,近年来南京文投集团围绕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化IP,整合南京文学资源,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方式,推动世界文学之都“上云·用数·赋智·落地”。其中的重点就是建设形成了世界“文学之都”的数字空间网络,筑牢一个数据基座,打造一个文学枢纽场景,编织一张空间网络,构建一个虚拟文学城市,通过文学数据——城市空间——虚拟场景的对应与关联,打通从历史文本到实体城市空间,再到创新虚拟体验的三层文学叙事,让“文学之都”的IP更鲜活、更立体、更动人。

第二站:文化元宇宙体验中心

        移步位于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的南京数字文化客厅,“脑洞大开”的首个文化元宇宙体验中心让人叹为观止——

南京数字文化客厅
工作人员介绍十竹斋的活化利用情况

通过3D建模、AR等技术,将非遗“饾版拱花”技术流程、刊刻材料和制作器具等进行数字呈现;将《十竹斋笺谱》全册283幅画面进行动态活化;打造“胡正言”数字人进行现场智能问答;国内首例书法数字化成果“兰亭序”实现交互体验,在小剧场里还能欣赏南京市越剧团真人“祝英台”和数字人“梁山伯”合演的《梁祝》片段……加上数字南京文化大数据成果展示、数字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文学之都文枢元宇宙、南京大报恩寺报恩盛境元宇宙……文化客厅面积不算大,却让公众从一方场馆,窥见大千世界。将南京文化数字融合的创新成果串珠成链,也打开人们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站:“十朵金花”小剧场

2023年,演出火成一种现象,剧场也成为最能展现城市新面貌的空间——

从梅花小剧场到星空剧场,记者调研后发现,南京市文投集团整合打造的“十朵金花”剧场联合体,不仅各有特色、各美其美,全面提质增效后也给演出市场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梅花小剧场。
梅花小剧场

据统计,太阳宫剧场、文化艺术中心、猫头鹰Live house、大华大戏院群剧场等,剧场演出场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1139场,较2022年增加967场;剧场营收较2019年同期增加172%,较2022年增加85%;观演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18.84万人次,较2022年增加21.19万人次。其中,今年2月启用全国首个梅花小剧场——南京梅花小剧场,已陆续邀请了李晓旭、陶琪、徐秀芳、李政成、孔爱萍、楼胜等数十位梅花奖得主来宁演出,通过每周一场的梅花奖专场演出探索出符合市场规律的有持续性的戏曲消费模式,每周“进梅花看梅花”已成为南京人固定的消费方式。

第四站:南京市属文艺院团

如何讲好发生在南京的中国故事?走进南京市演艺集团,密码就藏在排练厅里的繁忙和火热之中——

越剧团的青年面孔

用心、用情、用功,让不同艺术门类的表演者在在舞台上发光,交出了京剧《进京》、话剧《小西湖》《人间正道是沧桑》《民生巷11号——之二》、越剧《妈妈》《李清照》《柳毅传书》、儿童魔术剧《我是哪吒》、话剧《小西湖》、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民乐《梦系红楼》主题音乐会等一系列佳作,并在2023江苏省文艺大奖勇夺5金2银3铜,收获金奖获得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的成绩单。不仅在剧场,也要走到人民中去。今年,南京市演艺集团联动全市十二个区,以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发起举办南京市群众合唱比赛暨第二届南京市公共文化“星辰奖”合唱比赛,线上线下人气爆棚。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巡演展演,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今年南京迎来小剧场盛宴,南京文投集团参与承办的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和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等品牌活动,获得全国戏剧界的充分肯定。

相关链接

闪耀世界舞台,打造城市文化“走出去”新样本

“世界文学之都”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何打造城市文化“走出去”的新样本?

南京文投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助力南京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自2015年起,文投连续九年在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等世界知名城市举办“中国南京周”“文都行世界”等活动,并打造2023年“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暨第六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在世界舞台擦亮南京城市文化名片。其中11月刚刚结束的2023“中国南京周”,走进美国纽约、波士顿,举办了“园见南京”文化主题艺术展、南京城市推介会、“从茶文化到东方美学”主题文化沙龙、城市主题快闪等系列活动,反响热烈,在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此外,“泛文化场馆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打造,也让南京市文投“朋友圈”不断扩大。南通西寺佛教文化展览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福建浦城美术馆等已经开馆;盐城大洋湾景区盐渎古镇、南通城市绿谷景区、安庆潜山县山谷流泉文化园、马鞍山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也已经签约。

一座城市生长的故事还在继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责编:于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