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南京宪法公园为何能够“火”

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在南京,党员干部、法律工作者和大中学生汇聚南京宪法公园,以不同的形式致敬宪法、学习宪法、宣传宪法,为冬日的古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在这之前,宪法公园就已经走红,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南京宪法公园建成刚刚一年,就已经成功吸引了11万人次的参观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及全国各地机关都组织人员前来观摩、调研。人们最想了解的是公园如何与国家宪法实现了完美对接,并且成为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彰显宪法权威载体的。

宪法公园的成功在于它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宪、制宪、修宪、奉宪伟大历史进程。十个纪念性与体验性场所,无不体现了宪法元素和纪念标志性事件。庄重又不失活泼的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让宪法公园既成为市民休闲的娱乐场所,又成了礼敬宪法的庄严场所。其次,宪法公园与各种纪念场馆不同,留给了为市民和游客更多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人们在宪法公园更可以深切感受到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加坚定政治制度自信,从而更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再者,宪法公园的出现也为许多的社会活动和仪式提供了理想化的场所,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新人入职、新党员宣誓都会首选宪法公园;一些大中学校学生的成人礼、成长礼也会选择在这里举行;公园还接待集体婚礼,通过一场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仪式,为一生留下难忘的回忆。

宪法公园已成为南京一景,许多人自发在网上“种草”,热情向外地游客推介,还有人主动到公园充当志愿讲解员。就在宪法日前夕,《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南京宪法公园使用管理的决定》的出台,为宪法公园清晰地规划了现实和未来。相信宪法公园作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也会给其他类似的主题公园以有益的启示。

(胡波)

责编:魏晓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