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白酒、瓷器、中医药等领域的10家企业入选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十大案例”。扬州漆器厂凭借在品牌创新、品质创新、营销创新等领域的典型做法和突出成果成功入选。细看入围案例名单,入选企业不少属于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这告诉我们,传统产业只要敢于和勇于创新,依然能够“老树发新枝”,彰显强大生命力。
在产业经济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往往被寄予厚望,传统产业往往被误认为“低效益产业”,甚至一些地方存在“新兴产业就是先进、传统产业就是落后”的认知误区,并因此“误伤”了不少传统产业、企业。其实,传统产业并不意味着被取代,恰恰相反,很多新兴产业是从传统产业中“长”出来的。如发展新能源汽车,离不开汽车工业技术积累和生产制造能力的长足进步。这也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传统车企依然能够以绝对销量优势领先造车新势力的原因。同样,也正是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的高度发达,新材料制造的发展势头才能如火如荼,正是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等基础产业根基牢固,物联网、云计算的产业化进程才能一日千里。这也给我们启示:“传统产业”和“高端产业”不能割裂对立,很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供应商”仍是传统产业。没有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做支撑,就不能有充分的产业体量做新兴产业发育土壤,“高端产业”更不可能凭空而降、无中生有。
实际上,在技术升级、设备更新、规模化提升和供应链改造等路径下,传统产业也能做到高效、有为,跟得上技术革新步伐。比如,家庭养猪模式是传统产业,但配备了大量先进自动化设备、自动环控系统等的高效化猪场,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产业形态,甚至可以实现“生猪上楼”、几个人就可以在猪场养殖数千头猪。农业往往被认为是传统产业,但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从而具备了全球竞争力。这些案例都说明,传统产业“沐浴”新技术之后,其价值链中往往会趋向高端攀升,并且由此带来营收和效益提升。
今天,“传统产业”之所以常与“低效产业”划等号,也与当前传统产业现状有关,很多传统产业优势地位有待加强、发展层次不高、自主可控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偏弱,其整体效益较低,因而往往不被重视,这才有了“传统产业不行了”的刻板印象。确切讲,不是传统产业不行了,而是缺乏技术支撑的传统产业不行了。作为制造大省、工业强省,传统产业既是江苏财政收入的重要“钱袋子”,也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韧性和优势所在,是江苏的“基本盘、老家底”,因而不能一刀切地将传统产业看成落后产业,更不能将其当成落后产能一退了之。尤其是今天,我省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因而更要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推动其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要瞄准高端化、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瞄准智能化、实现产品生产的智能化转型,瞄准绿色化、推动生产的节能减排。通过多种手段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产品品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