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南京“深秋最美600米”之称的明孝陵石象路,体验“中医午市”里的八段锦和养生茶;在玄武湖畔手捧热拿铁,听露天音乐会逛“唱响市集”;在幕燕滨江身着明制汉服头戴绒花,“踏月”露营、围炉煮茶;在江宁美丽乡村逛户外美术展,燃起篝火开星空派对……
眼下,南京风景斑斓如油画。我市多个景区、街区、美丽乡村一边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一边引入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玩法,开发出了各种新、奇、特的文旅消费新场景,让“烟火气”更加浓郁,秋冬游南京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中医午市”开进明孝陵,游客银杏树下体验“望闻问切”
当非遗碰上“世遗”,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灵感火花?11月30日,一场主题为“打卡世界文化遗产 领略非遗里的望闻问切”的非遗中医义诊活动在明孝陵景区举办。市民游客在赏石象路“最美秋景”,探访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博大精深的非遗中医药文化。
金黄色的银杏树下,飘来阵阵中药香。当天中午,在有着南京“深秋最美600米”之称的明孝陵石象路旁,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午市”吸引了众多游客。活动义诊区,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大拿”,现场“望闻问切”,针对市民游客咨询的健康问题,把脉看舌苔,开出良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药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代表之一。活动当天,金陵中医推拿术、广和堂脾胃病疗法、耳针疗法等非遗项目传承人携其独家技艺集中亮相,市民一边赏景,一边体验刮痧、耳穴压豆、正骨推拿等特色治疗,学习八段锦,了解各类健康养生知识。文艺表演环节也精彩纷呈,如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生表演了《忆千年杏林,传岐黄薪火》,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广和堂脾胃病疗法传承人、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消化科主任郑亮,分享了自己的非遗传承心路。
活动展示区,琳琅满目的中医文创产品令人眼界大开,趣味测视力、刮痧体验、中医药健康茶饮、投壶、看图识百草等互动体验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洛神陈皮赋、桂花龙眼茶、冬季暖身汤……在“陆藜·开了个方子”中草药饮品摊位前,不少游客一度排起了“长龙”。“中药茶兴于唐,而盛于宋。饮茶之风的盛行,也促进了中药茶文化的兴盛。”据“陆藜·开了个方子”中式茶饮运营管理负责人卢玥介绍,此次展示的茶饮,不仅符合大众的养生需求,也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没想到赏景的同时还能体验中医把脉。”“有文化底蕴、有趣、有烟火气!”现场游客们连连点赞。“我先来了一杯中医药茶饮,一会儿还想试试刮痧疗法。”来景区游玩的江苏科技大学大三学生赵光远告诉记者,通过现场活动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多了解,比听讲座生动很多。“在明孝陵这样极具知名度的景区举办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活动,既有助于非遗项目的推广传承,也能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们。”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黄子慧说,之前他们也做过中医药进社区、进校园的推广活动,但走进景区还是第一次。
玄武湖畔音乐会携手潮流集市,点亮市民游客“夜生活”
11月底的最后一个周末,玄武湖畔的金陵STYLE浪漫中心人流如织。“唱响原创歌曲”大赛正在这里热火朝天地举办,湖畔草坪上同步推出“唱响市集”,捧出非遗、文创、手作好物,游客听歌、逛市集、品美食,不亦乐乎。
在“唱响原创歌曲”大赛上,20余组才华横溢的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带来一首首曲风多样的原创曲目,营造出绚丽多姿的舞台,令现场观众大饱耳福。演出持续3天,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没想到来玄武湖散个步,竟然能看到如此高水平的公益性演出,真是意外惊喜。”市民程婧表示。
在美妙的歌声中,一旁草坪上的“唱响市集”也热闹开张。一顶顶白色的尖顶帐篷下,是一个个独具匠心的摊位,非遗发簪、轻奢首饰、编织手工、檀香香薰、文创玩偶、户外运动、绿植鲜花等30多家摊位捧出琳琅满目的好物,还有美食、咖啡和地道的南京乡村特产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下单选购。
夜幕降临,帐篷挂出了亮闪闪的星星灯,烧烤吧香气四溢、美酒飘香,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聚集而来,挥动着手机,热情地和着旋律跟唱。在好歌、好物、好景加持下,充满烟火气的游园会驱散了寒意,为生活增添了更多温暖和诗意。
记者了解到,作为金陵STYLE倾力打造的音乐IP——“湖畔音乐汇”自今年7月份亮相以来,坚持每周末举办不同主题的公益性音乐演出,形成了“周周有好歌”的浓厚氛围,深受市民游客欢迎。每当华灯初上,民谣、古典、流行、摇滚等各种风格的好歌轮番开唱。众多粉丝慕名而来,在灯火下,坐在金陵STYLE下沉式广场阶梯上入神聆听、挥手歌唱的画面,已经成为玄武湖畔夜晚一处独特的人文之景。
“聚焦微创新,点亮夜生活。我们结合自身禀赋,整合优化各类资源,使得金陵STYLE浪漫中心于今年9月成功入选南京市第三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为环玄武湖夜间经济的新亮点。”南京旅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金陵STYLE将继续立足公园式街区、城市文化客厅的定位,发力文旅商融合,进一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为游客提供新的消费体验。
幕燕江畔着汉服“围炉煮茶”,美丽乡村办起露天画展
穿着明制汉服,头戴非遗绒花,拉起天幕坐在江边“围炉煮茶”;牵着爱犬玩着飞盘的同时,还能参观户外美术展,在篝火旁跳起热情的Salsa舞……近年来,南京露营地蓬勃发展,今年更是不断嫁接、引入新的业态,更新迭代后的新场景让热爱潮流喜欢尝鲜的年轻人大呼“燃”“过瘾”。
依山面江,独具野趣。今年10月下旬,2023中国南京国际登高节在幕燕滨江风貌区开幕,众多年轻男女、亲子家庭,先是登幕府山体验“幕府登高”习俗,然后又来到达摩古洞景区内新开的“洛卿阁”传统工艺研习馆体验汉服、绒花等传统服饰和非遗项目,一边看热播古装剧,一边学习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意犹未尽的他们,还走进幕燕飞行营地小憩,坐在户外的天幕下,感受“围炉煮茶”之乐。南京幕燕飞行营地是目前南京唯一集直升机、热气球空游体验与轻奢帐篷露营于一体的城市营地,也是市文旅局向市民推荐的首批12家露营地之一,亲子家庭可在此享受露营野餐、房车体验、飞盘、围炉煮茶、放风筝、健身操、瑜伽等活动。
今年“双11”当天下午,位于江宁谷里街道的“星谷宿野”艺术营地热闹非凡,一场名为云谷露营节的活动吸引了诸多年轻人。露营地设在美丽乡村新塘村的村口大草坪上,秋意渐浓,层林尽染,油画般的风景下,“艺术家空间画展”和“荒野艺术展”在户外举办,一个个立起的木架子上悬挂着大幅的人像、静物等摄影、写生画作,画幅在风中摆动,一旁的秋千、浴缸、篝火等又增加了不少意趣,文艺青年们穿梭其间,打卡拍照。下午场还设置了摩卡壶咖啡体验、飞盘游戏等互动环节。到了晚上,人们围坐在帐篷里吃火锅,在篝火旁听民谣音乐,跟着教练学跳Salsa舞,在夜幕下点燃烟花,乐不思归。
“凭借周边丰富的景区资源、完备的配套、多样的户外体验项目,以满足度假休闲需求为主的露营地,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拎包入住’。它们还别出心裁地将赏花、露天音乐会、旅拍、观星等特色体验融入其中,为游客的露营生活增添更多浪漫色彩。”途牛旅游网工作人员王腾飞告诉记者。
市文旅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市已经有露营企业47家、43家经营性露营地、66家露营场景,其中超过40%为一年内设立。随着露营休闲热潮的兴起,我市及时有效做好规范和引导,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去年9月,市文旅局、市公安局、市绿化园林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了《关于推进我市帐篷露营地健康发展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此外,市文旅局还将《帐篷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作为“一部门一课题”改革突破领域,经过历时一年的调研、起草、专家意见、行业意见、部门和单位意见、公众意见征求,《规范》已通过南京市地方标准审查,目前正在进行地方标准公示。
多措并举促文旅消费,让“烟火气”更浓郁
今年以来,南京多措并举,打出促消费“组合拳”,使得城市“烟火气”更加浓郁。全市文旅系统加速文旅经营主体培育,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奋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激发了文旅市场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南京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出台了《关于夜间文旅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此外,举办“极美南京消费焕新——2023南京文旅消费推进会”等文旅消费系列促进活动,鼓励经营主体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5家,位居全国前列;包括金陵STYLE浪漫中心、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潮SPACE活力街区、南京欢乐谷等在内的第三批10家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也进行了集中授牌,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已经高达27家。
如何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专家“大咖”们也建言献策。“旅游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走向深层次的体验,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要不断推陈出新。如何让网红变长红?一是产品必须不断迭代,二要跟当代文化、生活相结合,游客出去不仅要看美丽风景,还要享受美好生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这要靠经营主体,要靠年轻人的肯定认同和他们的创业创新,要做出新鲜有趣的文旅产品来让消费者愿意买单。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副研究员邵颖萍表示,伴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跨文化传播的日益活跃,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为迫切,旅游过程中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旅游开发中的可持续性要求不断提高。“文旅融合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有效路径。文旅产品不仅是传统景区、旅游度假区,更是遍布城市角角落落的文博场馆、历史街区、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和商圈、城市公园和主题乡村,应当围绕文旅融合场景化导向,从旅游空间到文化情境,打造沉浸式体验焕新文旅融合力量,贡献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范。”她这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