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江山如画丨海口骑楼老街:老街“不老” 趣味新潮

中新网海口12月9日电 (记者 张茜翼)作为海口的城市文化名片,骑楼老街浓缩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延绵历史。在这里,城市文脉与市井烟火相容,创新业态与百年底蕴交错,编织出“旧”与“新”共荣共生的文旅画卷。

12月8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海口骑楼老街。图为海口骑楼老街里的南洋风格建筑。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12月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海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海口骑楼老街,寻味城市的文化记忆和城市气息。

骑楼老街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南洋的海南人回乡,在德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等街区建造了融合中西方及南洋文化风格的骑楼建筑。

12月8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海口骑楼老街。图为游客在海口骑楼老街游玩。中新网记者骆云飞摄

经历时代变迁,骑楼老街不复当年风采。经过海口市政府多年的系统修复,老街重新焕发生机。整个街区业态丰富,百货、布料、餐饮、旅店、工艺品等诸多行业重现。

博爱路、新民路、得胜沙路……来自黑龙江的游客郝书文拿起手机定格下海口不同街道的骑楼建筑。郝书文说,他曾观摩过福建、广东等多地的骑楼建筑,但他最偏爱的是海口的骑楼,“这里的文化氛围和商业气息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很多骑楼的设计更加精致、风格更加独特”。

12月8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海口骑楼老街。图为游客在海口骑楼老街选购特色饰品。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在中山路,他被热闹的骑楼下的集市所吸引,“穿越”到时尚潮流的新世界。街道两旁店铺相连,既可以赏花梨、沉香等工艺品,又能品尝咖啡、鸡屎藤、清补凉等当地小吃,天后宫、海南非遗艺术馆点缀其间。

老街上,创意美食、原创手作、网红茶饮、潮流文创一应俱全。诸多颇有文艺范儿的小摊贩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各家商铺忙着待客,集市上的游客摩肩接踵。

12月8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海口骑楼老街。图为游客在海口骑楼老街游玩。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

一边是熠熠生辉的老街历史,一边是活力涌动的老街新貌,在旧与新的碰撞间,郝书文感受到了海口骑楼鲜活的生命力。

走出水巷口,一家伴手礼店门庭若市,不少游客在店里选购商品。可以作为礼品的老爸茶点、包装精致的鹧鸪茶、各种热带水果的跨界搭配……充满创意的海南特产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老街“不老”,趣味新潮。近年来,海口骑楼老街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点保护和发展,周围相继建设多座大型停车场,风格各异的店面纷纷入驻,国内外游人到访“打卡”,各类艺术节和艺术展览相继举办,民俗活动保留原汁原味,复活的老街更有底气回首历史。

“90后”琼籍“海归”青年高天胤策划的“时间匠人”主题展正在海口骑楼老街开展,讲述海南非遗技艺传承的故事。在他看来,利用创新的元素将乡土文化进行潮流艺术化创造,可以让更多“Z世代”了解海南。(完)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