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当前,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国竞争的“新赛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赛道”,要以发展数字经济为文化繁荣提供强劲动能,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
数字经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数字技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化传承、数字化共享,变革了文化的承载方式,畅通了文化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渠道。故宫博物院通过利用“数字化+云化+AI化”完成文物的采集、存储、展示等活动,建设“数字故宫”。数字文化产品以传统文化为内核,以各种数字化技术呈现,给大众带来更直接、更生动的体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接受和传播,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清华版《山海经》数字藏品,通过元宇宙的技术加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IP元宇宙化”,数字藏品还解决了传统的文旅文创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缺少独特性、粗制滥造等问题。此外,数字技术可以运用在历史文化建筑、各类文化展馆等文化载体上,将静态、单一的观看变成动态的、互动式参与和体验式的产品和服务。VR、增强现实、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带来跨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催生众多虚实结合的场景及消费方式,提高文化产品服务的吸引力。坚持用数字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高质量数字文化内容,加强数字演艺产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各类数字化技术,对我国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与开发,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将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储存,构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在文物、文化遗产中的应用,活化博物馆中的文物以及分散各地的文化遗产,以数字化技术创新文物与文化遗产的展示,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和艺术化呈现。
数字经济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积累经验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和学术话语上的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称。在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需要把中国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升华,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形象优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理论的发展中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大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的机遇,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1.5%,在数据、基础设施和市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体量优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科学化、体系化的理论,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将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并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以描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阐释中华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中国经验与中国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数字经济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文化创意和创新为驱动的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文化产业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并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今年热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等在海内外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生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出了中华文化强劲鲜活的当代价值。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从微观层面看,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和范围经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在数字经济的支撑下,文化市场中存在大量对于“小众”“偏门”的个性文化需求得以满足,“长尾效应”在文化产业能够有效发挥。中观层面数字经济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宏观层面,数字经济能够提高文化产业要素配置效率,增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管理效能。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如“数字+文旅”。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引进和培养具有数字经济及传统文化专业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政策引导和融资扶持,不断完善要素保障。
夏珊珊(作者为中共盐城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