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江苏南京:播撒和平种子 共筑和平之城

近年来,随着一批新增文物史料公之于众,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走向深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一批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

美籍华人鲁照宁在美国收集到的这125份报纸原件中,1937年12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和1937年12月14日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均转载了日本报纸中有关两名日本军官进行“百人斩”竞赛的报道。

其中,《芝加哥每日论坛》第2页(节选)报道:“根据《东京日日新闻》今天的报道,两名日本中尉比赛看谁能先杀死100名中国士兵,结果都杀了超过100人,双方打平杀了106人,他们又同意重新比赛杀到150人为止,12月6日是89比78,12月1日是56比26。”

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说:“首先,这个原件是之前没见过的,对研究很有价值。”

此外,包括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侵华日军《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部分)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也入藏纪念馆。至此,该馆2023年新征集文物史料达到1103件套,藏品总量达到19.3万件套。

今年,《拉贝日记——敌机飞临南京》(全译本)和新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这两本历史基础研究类出版物与读者见面。其中新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是对东京审判史料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揭示南京大屠杀的法律定论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专家程兆奇说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国际社会对日本近代以来侵略和伴随着侵略暴行盖棺论定和总结,审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大量的材料,在这些材料当中,它的核心是近五万页英文版的庭审记录。”

除了历史基础研究类出版物,《时间证人》、《宁生 宁生》等四本南京大屠杀史主题的社会教育类出版物受到中小学师生的关注,并在青少年心中撒播下和平的种子。其中《宁生 宁生》讲述的是两个同名同姓同龄的儿童,在1937和2017的不同经历,警醒青少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南京长江路小学英语教师杨筱艳表示:“纪念馆有很多青少年参观者,希望有更多的儿童可以读到这些书,让孩子们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

未来,纪念馆还将着力提升南京大屠杀档案作为世界记忆名录的国际传播力,在进一步收藏更多典型文物史料、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科技保护的同时,强化文物史料的活化利用工作。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