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生态环境 > 正文
赤山湖湿地:万鸟齐飞绘就生态画卷

近日,随着气温持续下降,候鸟陆续迁飞而至,冬日的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热闹非凡。大湖上空盘旋着外出觅食的野鸭群,环河中的苍鹭悠闲地梳理着羽毛,树梢上的夜鹭突然向水中发动“攻击”……据观测记录显示,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大约有3万—5万羽候鸟在赤山湖湿地越冬。

赤山湖上空飞翔的候鸟。王维 摄

小天鹅五度打卡“报到”

12月7日,8只小天鹅从云端降落到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称,自今年11月初,已有5个小天鹅族群赴赤山湖湿地“报到”。2023年成为小天鹅到访最频繁的一年。

小天鹅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主要栖息于面积较大而富有水生植物的河流、湖泊,通常成小群活动,性情机警,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它们以水生植物为食,偶尔吃水生无脊椎动物。

目前正值候鸟迁徙季,赤山湖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食物来源,吸引了包括小天鹅在内的众多雁鸭类候鸟驻足或栖息。小天鹅在赤山湖属于过境鸟,通常它们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会继续踏上漫漫迁徙路,也有个别年份会在赤山湖越冬。

越冬候鸟“主力军”到达

数千只鸬鹚集结于大湖东侧的柳绿岛和月亮湾礁石之上,时而在空中快意翱翔,时而在水中集结围猎,它们的起飞或降落都会让赤山湖顷刻间“沸腾”,场面好不壮观。

野鸭、鸬鹚是赤山湖越冬候鸟的“主力军”。赤山湖的多年持续观测记录显示,每年冬天都会有3万—4万只野鸭、3000到5000只鸬鹚来此越冬。

野鸭、鸬鹚等候鸟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繁殖,在我国的华中、华南地区越冬。在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数十万尾鱼的大湖成为它们越冬的“大食堂”;周边河滩、泥沼孕育了大量的虾、蟹和贝类,也为它们提供了肥美的“营养加餐”;数千株乔木、湖心的礁石、大小不一的浅滩、茂密的芦苇荡更是为候鸟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每年深秋,越冬的候鸟们都会从遥远的北方出发,千里迢迢赶往越冬地。山水相依、资源优渥的赤山湖湿地就成了许多候鸟“歇脚”或越冬的必“游”之地。大批野鸭和鸬鹚的到来,标志着赤山湖候鸟迁徙开始进入高峰期。

鸟类爱好者一年拍鸟不下150种

寒风掠过湖面,远处的赤山氤氲在薄雾中,潋滟的碧水与旖旎的蓝天相接,万鸟齐飞,与赤山碧水一道绘就一幅亮丽的生态画卷。

鸟类爱好者纷纷拿起望远镜、相机进行观察、拍摄。“每年都有新鸟种发现,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鸟类爱好者范明告诉记者,每年越冬季,他都会花上几十天时间在赤山湖观鸟,每年拍摄记录下的鸟类不下150种。

近年来,随着赤山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持续推进,候鸟生境提升显著,除了数量较多的野鸭、鸬鹚,多种濒危和珍稀鸟类也纷纷组团前来“光顾”。近五年的越冬季鸟类调查发现,青头潜鸭、小天鹅、白琵鹭等珍稀鸟类连年在此中转或栖息,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白枕鹤也偶尔前来“打卡”。目前,赤山湖记录在册的野生鸟类达到18目53科130属20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7种。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