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港媒:美国芯片法案伤害亚洲盟友

参考消息网12月17日报道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12月12日刊登题为《美国芯片法案伤害其亚洲伙伴》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研究学者塞缪尔·哈德威克和经济、战略和政策咨询企业曼达拉公司合伙人贾森·塔巴里亚斯。全文摘编如下:

尽管主要目的是在国内产生效果,但美国产业政策的抬头正影响全球供应链,特别是在亚洲。

就促进绿色转型投资而言,这些政策具有全球价值。但它们也包含歧视性措施,损害亚洲经济体,可以说也损害美国自身。

一个尖刻的评价来自韩国《韩民族日报》:“美国正从自由贸易的守护者变成干扰者。”

上述评论指向两个有争议的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虽然这些政策的目的是让经济活动和供应链离开中国,但它们对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其他亚洲经济体也产生影响。

澳大利亚这个至关重要的采矿业强国和美国自由贸易伙伴处于可以从这个方案中获得好处的有利地位,特别是可以用于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矿物。但对融入全球的澳大利亚企业来说,情况更加复杂。

世界范围内的矿物生产和加工经常涉及中国以及其他没有跟美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这让它们被排除在《通胀削减法案》补贴之外。发展新矿和加工厂的巨额资本要求和漫长的交付时间,也限制了美国政策的影响力。

日本和韩国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上占据不同的位置。美国宣布《通胀削减法案》时,日本缺少符合条件的与美国的贸易协定。这让人们对该法案对日本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的影响产生担忧。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美国同日本达成重要的矿产协议,使日本企业可以从《通胀削减法案》中获益。

鉴于该法案要求最后的组装在北美进行,电动汽车税收抵免还导致同韩国的关系紧张。拜登政府通过出台租赁汽车税收抵免的第二轨道(省略原产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安抚韩国的担忧。

对融入全球的韩国电动汽车和电池企业来说,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像一些全球化的澳大利亚企业一样,这些制造商将在多大程度上有资格获得《通胀削减法案》的好处——以及对澳大利亚矿产、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的长期影响——仍不清楚。

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美国的政策是朝着脱离运转正常的多边贸易体系的领导地位又迈出了一步。虽然这一体系对于打造一个更加绿色的全球经济来说也许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一个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内部的世界里,减少排放最有效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传播开来需要花费更长时间。

有更好的方法实现美国的目标,但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的可能性迫近,这些从政治角度来说现实可行吗?美国产业政策的价值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的缺点——是战略错误还是令人遗憾但必要的妥协。(编译/杨新鹏)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