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为新时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了新的重大决策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我们的国家安全面临现实挑战,作为未来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应该具备正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校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探索师生互学互动形式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筑牢其国家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其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促进高校建设的和谐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增添青年力量。
内因外因协调联动,使国家安全教育理念“树”起来
内外因联动能让大学生将国家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个体安全认知不断升华。一是内部层面上积极调动大学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善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涵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鼓励青年充分利用展览讲座、媒体平台、专题调研、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类型,建构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巧用时政热点,并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为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外部层面上积极开展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将基于爱国热情形成的自发感性认识转化为自觉理性认识,不断提高高校总体国家安全教育覆盖度、知晓度和参与度,促进大学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爱国行为。高校还可以通过看展馆、唱红歌、演话剧等多措并举的实践活动,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由校园融入生活、从情怀走向行动,在日常社会实践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学校社会双管齐下,把国家安全教育资源“融”起来
统筹社会各方力量,能不断优化学校安全教育的育人格局,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一是高效利用学校资源。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整体规划。同时,依托校内优势学科与科研平台,挖掘学术资源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学科建设中做好“加法”,拓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施路径。激活院校两级活力,形成浸润式的教育氛围,多维立体地增强青年国家安全意识。二是合理借助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现有基地的引领作用,开展推普实践活动,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家安全教育需求。可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政治文化优势等统筹研学教育基地、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从而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吸引力和感召力。
内容形式同向发力,让国家安全教育模式“活”起来
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要创新方式方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从政治、国土等领域向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拓展教育内容,坚持因校制宜开设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让国家安全知识沁润心灵。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联系,结合不同专业将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融会贯通、落实到位,最终实现国家安全理论与大学生实践的统一。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教育形式。线下教育应注重形式创新,可以依托校团委、学生组织等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文艺表演等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增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在线教育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线上教育平台扩大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影响力。
激励督导左右开弓,促国家安全教育机制“实”起来
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全民安全教育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是完善校内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激情。高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质课程、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推动形成典型示范效应。通过表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正向激励+反向督促”的双向驱动模式,启发工作滞后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反思。二是完善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及时评价动态改进。从对教育者进行督导的层面来说,高校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整体目标进行充分把握,对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加强校方督导,有利于开展第三方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改革,也有助于学校完善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同时,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对课堂教学效果会有最为直观的反馈。因此,从对受教育者进行督导的层面来说,可以把学生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活动情况,视作各类评奖评优的依据。
学科师资并驾齐驱,让国家安全教育保障“强”起来
依靠一流的国家安全学科、师资力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一是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聚焦学科教学向大学生多维度发展学生安全素养。学科建设要积极吸纳人才组成专业队伍,形成队伍考核体系,推动安全学科体系日趋完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良性循环机制。同时要推进专门机构建设,组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为主要职责的机构,深化对国家安全观教育理论的学习,夯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和相关学科建设。二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队伍。要着重培养、选拔教学名师,多方联合推进教育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另外,还要大力吸纳国家安全行政部门的专家分级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培训工作,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质效。
朱永华(作者系南京工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学办主任、副研究员,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应急文化建设路径”,南京工业大学2023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张謇职业教育思想融入大国工匠培养的内在价值与实践向度”〈编号:SZ202301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