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2023年宁镇扬区域一体化论坛在南京举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版

□ 本报记者 昝寻寻

10月30日上午,2023年宁镇扬区域一体化论坛在南京举行,这也是论坛自2007年启动以来的第16届论坛。本次论坛以“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为主题,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三地的未来发展。论坛由南京市社科联、镇江市社科联、扬州市社科联主办,南京市社科联承办,江苏新华传媒智库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协办。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曹劲松,镇江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孙国林,扬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晏明等出席论坛。

三地一体化发展,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江苏担当

张新科为论坛致开幕词,他指出,南京、镇江、扬州三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也是江苏省内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地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升社科事业的整体水平,还有利于推动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展现江苏担当,充分展现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他表示,当前全省社科系统正扎实推进“五大社科”建设,通过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的创新力、驱动力、影响力,推动实现江苏社科之“大”、之“强”、之“先”。此次宁镇扬区域一体化论坛,不仅有助于南京、镇江、扬州三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也是江苏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把论坛打造成为叫得响的全省社科工作品牌。他希望各级专家学者能够关注关心江苏社科工作和南京、镇江、扬州三地一体化发展进程,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火花,在探讨中凝聚行动共识,共同为深化三地一体化发展目标努力奋斗。

历史文化显优势,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好示范

主旨发言中,李扬以《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为题,从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理论内涵与逻辑机理、能力与责任、关系原则、政策机制(基于文化自信自强的视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江苏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底蕴深厚、文脉绵长,既有历史底蕴悠长的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交相辉映,又有地域特色鲜明的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江海文化交融相生,累积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李扬认为,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同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为全国发展探路”完全吻合。这意味着,江苏既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确保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不断取得全国领先的显著成就,又要遵循现代文明建设的一般规律,围绕重点任务和关键问题系统探索科学的解决方案,形成一批可供其他地区借鉴参考的有益经验。“探索新经验”的殷切期望,是优异成绩和有效路径的统一。江苏作为先发地区要直面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率先拿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案、新思路,取得全国领先的新进步、新成就,为其他地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好示范。

集思广益畅未来,为宁镇扬一体化建设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的论文征集由宁镇扬智库联盟发起,共征集到200余篇,并甄选出36篇优秀论文予以表彰。现场,晏明宣读表彰通报,与会领导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论坛的学术交流环节,优秀论文获奖代表分别就论文主题展开汇报。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赵春艳聚焦南京都市圈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结合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五步法”,就南京如何推动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实用建议:包括初步识别南京都市圈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类型;进一步精准识别南京都市圈具有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类型;甄别出在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中各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环节;寻找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共性制约瓶颈问题;发挥有为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同时,赵春艳以镇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例,强调都市圈内部各地区要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让市场能够灵活高效地反映要素禀赋的稀缺性,为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提供市场环境;地方政府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事前论证、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的科学、民主决策流程,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重点应该是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的环境。

江苏是航空大省,今年4月,《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印发实施,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目前,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上齐头并进,各有侧重。扬州生态科技新城党工委研究室朱韫慧围绕“宁镇扬航空产业产学研创一体化”这一主题,分析了在宁镇扬航空产学研创合作探索中,要以提升南京的首位度作为关键、提速镇江的规模化作为方向、提高扬州的研创力作为重点,不断推进三地的交流协作。在项目的互动、人才的互联、资金的互补、技术的互帮、资源的互享等方面,全方位一体化推进,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同时,她也提出:宁镇扬航空产业产学研创一体化发展,政策引导是第一步,航空航天产业科技含量高、投资大、回报慢、周期长,持续破题入局对从业者和企业都是考验。

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何淼以《文化赋能:新时代南京城市更新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为题,从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时代语境、文化赋能南京城市更新的价值诉求与作用逻辑、文化赋能南京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等三个方面分享研究成果。她认为,从城市层面角度来看,南京具备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实力与动力。对南京而言,以文化作为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动能,既有助于实现“有文化厚度、有创新高度、有生活温度、有风景气度的城市”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图景,也有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一条经济价值、人文品质、宜居环境、民生福祉等谐振式提升的城市更新之路。“文化赋能南京城市更新的动能作用日益凸显,在实践路径上,能展现有文化厚度的城市风貌,能构筑有创新高度的发展动能,文化赋能服务更新能强化有生活温度的民生效应,文化赋能环境更新能打造有风景气度的宜居生活。”

论坛总结环节,曹劲松表示,三地的社科工作者应能主动承担起社科、学科和实践担当,胸怀祖国、天下和未来,开拓出社会科学工作领域的新天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