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行动很快,现在水压好多了!”前不久,南京经开区新港大道联东U谷产业园约30家企业反映,自来水水压过低影响生产经营。园区第一时间靠前服务,先通过供水加压解“燃眉之急”,又同步启动惠实路老化锈蚀供水管网更换工作,快速“治标治本”赢得企业点赞。
南京经开区近年来锚定“打造全国营商环境高地”目标,在为企服务上频出新招实招。特别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围绕企业群众关心的“大事小情”形成问题解决闭环,不断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在南京经开区,工作人员有当好“服务员”的强烈意识,“凡事为企业多想一步”已成惯性思维。以项目建设中常遇到的文物勘探工作为例,从进件申请到取得文物保护工作意见,涉及多个环节、周期较长。同时,大部分企业不熟悉业务流程,常常影响项目前期建设手续报批进度。今年,针对高科环境、江南永新、博西华、美药星等企业普遍反馈的共性问题,南京经开区主动收集汇总区内所有已申请、待申请文勘的企业需求,调研整理形成书面清单,主动对接市文旅局及考古院,提出“加快推进选取考古队工作”“采用项目评审、考古调查方式取代考古勘探”等工作建议,帮助建设单位降低了建设成本。
艾欧史密斯(中国)水系统有限公司就遇到了类似的难题。该公司在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划用地范围3947平方米,实际桩基施工面积仅458平方米,不具备全面积文物勘探条件。南京经开区及时协调市文旅局等部门,讨论论证,在全市首创“按项目内容进行考古调查、出具阶段性文勘意见”的作业新模式。最终,该公司从提交文勘申请到取得文物保护工作意见,耗时仅1个月,极大缩短了文勘周期并减少了经济成本。
为企服务不光要有理念和热情,还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服务能力。南京经开区企业服务局党支部副书记唐幼东长期与企业打交道,在服务企业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他说:“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才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他对接的企业绿联环境一期技改项目急需在今年11月接通蒸汽,由于供热管道接入工程线路总长3公里,涉及道路多,工期十分紧张。为保障项目如期投产,由企业服务局牵头,各相关部门“接力快跑”,先后协调解决了该蒸汽管道涉及的社区集体用地、权属单位用地矛盾、与沿线特高压电力管廊交叉等重点、难点、堵点事项。通过近2个月的集中攻坚,11月下旬,管道顺利竣工送汽,项目目前已投产试运行。
聚焦企业服务,南京经开区各部门齐头并进,聚力将实事办好,把好事做实。上个月,结合主题教育“四下基层”工作安排,南京经开区管委会相关领导走访调研企业奥托立夫时发现,在该企业厂区周边存在流动摊点违规占道经营现象。随即,管委会召集城管局、规资局等部门现场办公,城管局拿出进一步优化园区流动摊点整治方案,在重点时段加大巡查力度,对重点部位细化定岗分区负责,同时安排环卫养护单位对周边被油脂、汤料污染的地面进行清理。
南京经开区人社局不断深化与各大高校合作,共同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企业HR讲师进校园”“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连续举办26场校园招聘会,将15000多个岗位送进高校,同时开展“春风行动”,举办各类社会招聘活动,提供岗位5000多个,今年已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达1700多万元。
厚植产业生态,南京经开区今年又有新动作。依托产业链党建联盟,园区创新推出“揭榜挂帅”活动,搜集企业技术攻关、生产管理等合作需求,以一个企业“发榜”、多个企业“揭榜”形式,让产业链企业不出园区就能找到合作伙伴。先后为合信自动化、南邮信产院等数十家企业“牵线搭桥”,最终达成10对“揭榜挂帅”产业链合作项目。新港高新园党委专职副书记张鲁宁介绍,园区通过每周一次的“小文下午茶”、两周一次的“等你来路演”、每月一次的“新港大讲堂”联盟企业学习交流等,集思广益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落地落实了“政企面对面”“红色帮帮团”“智谷职通车”等一批特色项目,也让园区企业从“单兵作战”转为“抱团取暖”,加速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随着园区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加上新就业群体不断增多,根据市委组织部部署,南京经开区结合实际启动“暖蜂行动”。对园区内快递员、快递分拣员、外卖配送员、网约平台货车司机等群体进行摸排,建立了1600多人的爱心名册,布设了5个“宁小蜂”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饮水、充电、歇脚休息、文化阅读等服务。
12月23日,南京经开区举办以送温暖暖心行动、送政策贴心行动、送健康关心行动、送安全放心行动、送法律安心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活动现场,向新就业群体发放暖心大礼包、组织健康咨询及义诊、开展法律咨询和安全宣讲等,真正让新就业群体切身感受到园区的关怀和温暖。
针对园区非公企业面广量大的实际,南京经开区把两新党组织主题教育作为重点,采取个人学、集中学、现场学、联合学、分享学,探索创新抓网格促覆盖、抓两头促中间、抓书记促示范、抓联盟促联动、抓学习促发展等“五抓五促”做法,确保到底到边、见行见效。
南京经开区组织人事部部长、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综合组组长罗红玲介绍,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实际困难问题。如机关部门在“四下基层”过程中,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当场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92个。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停车难”问题,新增备案停车场13个,面向社会提供泊位3238个。通过举办“政企面对面”活动,帮助69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帮助正科医药、合信自动化、恒点信息等136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获贷款额度超17亿元,进一步优化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