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成果发布 > 正文
高水平构建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当前,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师教育的角色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公共知识创造者,成为教育实践者、教育改革研究者和社会进步推动者。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技巧,还要具备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要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着力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人才造就模式。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应包括教师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理论体系包括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实践体系包括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习实训体系和管理体系。

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把握世界教育理论发展这一重大变革机遇,准确把握未来教师的职业定位、专业发展要求和发展环境支撑,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和教师教育学术体系。

教师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培养机构的专业优势,构建协同提质、整体提升、特色发展、统一认证的高质量专业化教师培养体系。围绕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构建“精简、统一、效能”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教师教育机构在培训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上进行全面创新,确保教师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高质量的教师培养不仅关乎课堂教学,还涉及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学校文化建设、家校合作、教育技术的运用等多个层面。这要求教师教育机构不仅要关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还要注重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面对知识迅猛发展、技术加快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教育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未来教师面临知识传授、知识创生、学生持续发展等多重挑战。为确保教师跟上时代步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育机构需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机会。对此,教师教育机构要强化与学校、社区、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合作,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

教师队伍建设要立足于思想、发展、保障三个重要基石。强化思想和教育伦理是确保教师价值观稳固的核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是确保教师持续成长的关键,制定相关法规和完善制度则为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确保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考虑教育的各个方面,将专业性、教育性和公共性等特质贯穿其中,确保教师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期望、教育自身规律相协调。

教师教育的高标准不仅涉及教师培养的高品质,也与教师进修的优质成果紧密相关。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卓越的教师培训机构至关重要。构建这样的机构需要在大学内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以提升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要求他们在大学中深入研究专业理论,同时积极参与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大学尤其是师范院校,应该成为教师教育的支柱。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并与中小学开展合作项目,针对个体需求探索各种培训方法,积极改进培训方式,深化专业学院与地方教师发展机构的合作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途径。

师德师风既是教师素养的关键,也是教师素养的整体表现。师德首先是“仁德”,即仁者爱人,师者爱生之德。教师要发自内心、饱含情感、遵循科学规律关怀儿童、关心学生。师德还包括“业德”,即专业之德,学术之德。教师要用学术和专业的扎实学识培养和影响学生。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师德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具有“大先生”品行境界的“大德”,做“为人、为事、为学”相统一的“大先生”,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统一者。要从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性角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实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师德志向和师风抱负。通过宣传贯彻落实各级各类教师准则,加强师德师风评价,弘扬新时代师德楷模精神,讲述中国教师的育人故事,让“师者,人之模范也”成为中国特色教师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共识和标识。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教育的人才就是优秀教师,而优秀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基础,优秀教师队伍的培养既需要教育强国的系统支撑,也需要科技强国的技术支持,还需要人才强国的政策保障。通过健全教师教育体系,努力实现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区域分布、学段分布、学历水平、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显著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张晶(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