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多维度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现实挑战。高校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高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域,需要结合新形势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路径。

近年来,高校逐渐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仍需与时俱进,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审视现存问题。首先,高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高校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体系以应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多样性需求;教师缺乏专业化的心理知识和教学技巧,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给出有效的指导意见,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另一方面,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课程周期较短、教学内容浅显、教学形式单一等制约了教学成效。教师往往通过说教形式灌输观念,无法深入分析教学案例,缺乏实际的指导价值,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此外,高校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部分学生在面临压力、困惑与挑战时,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并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纠正和解决,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过激行为,甚至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

因此,各方力量应从教育机制、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维度探讨解决策略,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其一,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全校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架构,负责规划、执行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如设立应对和预警机制,创建预警系统以便于及时识别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援助。其二,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以更灵活、互动性强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传递途径,大力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宣讲心理健康知识等活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三,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专兼职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高专业性。同时,高校应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比如举办研讨会、开展集体学习等系统化、常态化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其四,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性格特点的不同,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以提供既全面又兼顾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

景有荣(作者为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