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日报财经讯 “发展普惠金融”自2013年正式提出,距今已有十年。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在江苏,普惠金融发展更是取得长足进步,普惠小微贷款呈现“量增、面拓、价降”的态势。
截至2023年11月末,江苏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15万亿元,同比增长2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7个百分点;惠及308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9.9%;1-11月,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9%,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
精准赋能服务小微,贷款“量升价降”
走进位于泰州市兴化区的万家福米业生产车间,一袋袋香稻米在完成灌装和封口后,正通过传送带由车间运至粮仓,进而销往上海、无锡、苏州、杭州等全国各地。“工厂日加工大米合计约为900吨,2023年总销售收入预计不会低于8亿元。”万家福米业总经理周荣平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稻谷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公司加大储备已经用完全部授信额度,后期公司打算介入附加值更高的稻米油产业,“规划中的四五十亩地获批后我们会再向农商行进行融资,他们的服务非常好”。

万家福米业是国家级重点粮食加工企业,也是兴化市首批智改数转白名单企业。记者了解到,兴化农商银行不仅给予了他们6900万元的贷款额度,还叠加了3000万元贴现,其中,针对企业智改数转的特点更为他们量身定制了2000万元“智能贷”,利率仅3.2%,有效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减轻了经营压力。
对于普惠金融贷“价降”一事,兴化市大地蓝绢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香莲也很有发言权。她告诉记者,这两年,企业急需资金进行设备改造省级,针对企业无新增抵押物的情况,人民银行泰州市分行在融资对接会上了解到需求后,协调兴化农商行主动向企业发放490万元“泰信保”产品,从收集材料到贷款放款仅用了3天时间。“以前我们的贷款利率高达7个点,现在是3个多点,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经营资金!”
记者从人民银行泰州市分行获悉,2023年以来,泰州金融机构不断强化首贷拓展、定价优惠、尽职免责、考核激励等机制建设,强化金融服务民营小微能力。至2023年11月末,泰州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50.9亿元,同比增速24.42%;较年初新增311.90亿元,同比多增50.71亿元;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列全省前列。
其中,在持续推进“首贷破冰”行动中,在全省率先建立线上“首贷中心”,精准筛选推介有效无贷户主体,提升企业可得性、获得感和融资覆盖面。截至目前,已推动银行走访市场主体8万户,培育新增首贷户2.9万余户,解决首贷融资485亿元。在线下,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直面实体企业融资诉求。2023年以来,组织金融机构走访民营小微等市场主体16.01万户、解决融资463.8亿元。
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贷”成功落地
年底正是鸡、鸭、鹅等家禽销售的旺季,洪泽区三河镇的养殖户韩建新,为了抢占即将到来的春节市场,新建了占地50亩的肉鸡厂,因前期固定设施投入较大,眼下,设备安装、购买饲料、鸡苗,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在农业保险部门的推介下,他购买了特色政银产品“淮安乡村振兴贷”,并于2023年12月4日,顺利拿到了200万元的贷款,成为了“淮安乡村振兴贷”落地的首单。
“签约不到一天,钱就批下来了。办理的手续也很简便,就提交身份证、结婚证等基本资料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找担保公司和抵押,非常方便。而且利息上也非常优惠,有政府的贴息。有了这笔‘乡村振兴贷’的200万,给我的生产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正好能赶上春节市场的供应。”韩建新说。
据了解,2023年9月,淮安市获批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为策应示范区的建设,人民银行淮安市分行联合淮安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管局淮安监管分局等共同推出“淮安乡村振兴贷”专项产品。
该产品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解决了普通农户贷款难的难题,是全省唯一一个将普通农户、种植养殖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涉农小微企业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主体,全部含在内的普惠金融产品,通过构建“政银担+市县镇”多方联动合作模式,助力推动解决农村中小微企业及农户融资问题。
“我们提供‘农业保险+信贷’的延伸服务,农户只要办理过农业保险,他的相关信息会被录入人行征信系统数据库。通过我们农业保险的增信作用,可以很快与银行机构进行签约申请贷款,进一步降低了贷款的门槛。”中华财险淮安中支农村保险事业部负责人徐啸宇如是说。
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淮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扩面、增量、降本、增效。人民银行淮安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淮安正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示范区的政策引领、资金激励、平台支撑等作用,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金融活水,推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带动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惠金融示范区。
点面结合,服务效率和保障水平齐升
普惠金融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承载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2023年以来,江苏金融业普惠金融发展硕果累累,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进行服务下沉,提升普惠重点群体金融服务覆盖面和资源配置力度,中小银行发挥点多面广优势,广泛延伸畅通金融服务网络的毛细血管,推动江苏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在加大央行资金支持力度方面,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指导金融机构用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资金,以及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资金,重点投向普惠小微市场主体。认真落实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底的政策要求,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向全省114家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激励资金62.3亿元,撬动全省新增普惠小微贷款3520亿元。
为了推动银行提升服务能力,“江苏省商业银行四贷能力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增强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服务能力,推动金融机构在组织建设、制度安排、尽职免责、创新产品等方面集聚资源,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
同时,江苏充分发挥担保、再担保作用,扩大担保放大倍数等,支持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见贷即担”“见担即贷”批量业务,提高普惠小微市场主体融资担保效率。大力推广随借随还模式,推动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引领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升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崔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