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生态环境 > 正文
江苏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奉献镌刻忠诚,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如今的江苏,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手可及,乡村田园里的《茉莉花》小调,传唱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旋律;波澜澎湃中饱含深情的《长江之歌》,律动出锦绣山河的绿色生机;碧波间亲切柔和的《太湖美》,唱响了水韵江苏的美丽图景,新时代鱼米之乡绿意浓。

新时代十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天更蓝、水更清的背后,离不开江苏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攻坚勇士”,他们一次次奔赴生态环境治理一线,一次次抽丝剥茧找出问题所在,用拼搏精神在治污攻坚的大道上昂首阔步。

吴志斌:自制“环保地图”,走遍大街小巷

从青春年少到年逾半百,从一知半解到行家里手,26年时间,他立足本职岗位,清楚掌握上级决策部署,利用科技手段在治污攻坚方面不断创新;他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始终坚守在大气污染攻坚一线;他肯吃苦、能奉献,将群众诉求挂心上,时刻想着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就是南京市秦淮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三大队的大队长——吴志斌。

“这张地图上的每一条路、每一条街、每一个角落,我都去过。”对于自己用脚底板丈量出的“环保重点问题清单地图”,吴志斌颇为自豪,为了更迅速、及时处理环境问题,他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排查,绘制出这张“特制地图”。“后续我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地图进行调整,保证它与时俱进,帮助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吴志斌的工作范围是号称“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商圈和南部新城片区,也是秦淮在建工地和餐饮油烟集中区。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监管平台,对照自己的“特制地图”,制定一天的工作计划。

处理投诉是吴志斌的重要工作内容,他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二三”工作法:一查实,接到投诉,先查实是否准确;二协调,让被投诉单位及时整改,同时第一时间反馈给投诉人;三帮扶,在整改过程中,帮助被投诉人尽可能一次性整改到位,避免重复投诉,造成资源浪费。2023年,他处理投诉约700件,且件件得到落实。

在收到的投诉工单中,餐饮油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针对辖区餐饮企业众多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油烟在线监控系统,线上线下实现油烟全程监管。同时,他定期检查辖区餐饮油烟净化器运行状态,查阅清洗台账,通过手机App查看餐饮单位净化器运行效果,从根源上减少了餐饮油烟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履行初心使命,做一个执行能力强、作风硬、能吃苦、敢担当的环保铁军,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为秦淮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吴志斌说。

吴志斌

江梽峰:治污“孺子牛”,攻坚不言苦

清晨的蠡湖岸边,黄昏的梁溪河支浜旁,总能看见一名中等个头、身姿挺拔的男子,他时而俯身查看水面,时而用试纸检测水质,时而收集沿河老百姓对河道治理的意见建议,一腔热血全力守护着辖区的幸福河湖。他就是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生态环境办主任江梽峰,一位土生土长的太湖边人,一位对水有着深厚情感的治污攻坚人。因为拉得出、打得赢,街道治污攻坚各项工作他一肩挑,每天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大气污染防治、河道治理一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小时候我经常去河边游泳,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这种快乐。现在我从事环保工作,所以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2016年以来,江梽峰一直从事河道治理、管网铺设、大气监管等工作。为了方便工作,他把皮鞋换成了球鞋,车里永远装着测量仪、打捞绳、空玻璃瓶、雨鞋雨伞……保证24小时随叫随到。

“我们蠡湖街道有一个先天的地理优势,中桥水厂在我们街道,所以我们想着要把中桥水厂的尾水进行再利用。”

江梽峰利用几个月时间多方调研,为中桥水厂尾水再利用工程建设建言献策,助推实现“畅流活水”。在他助力下,蠡湖街道水环境质量逐年提升,辖区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100%。

对油烟扰民等事关老百姓幸福生活指数的环境问题,江梽峰总是惦记在心,只要有空就会奔赴现场处理。

“江主任,我马上去商业街处理一个餐饮油烟信访,我是‘新兵’,请问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餐饮油烟信访?走,我跟你一起去。”

面对餐饮店主,他每次都把整改要求和时间节点说得明明白白,不让他们走冤枉路;面对一同前往的新同事,他不厌其烦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其尽快上手。

8年间,江梽峰的脚步走遍辖区各个企业、每个工地、所有河道,成为行走的“活地图”。他说,因为热爱环保事业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必须勇往直前,他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滨湖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江梽

刘广铎:践行“两山”理念的“生态愚公”

“一个村,村支部书记就像推磨的杆、压秤的砣,要担得起事、沉得下心、受得了委屈。”站在微山湖畔,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党委书记刘广铎感慨地说。

三面青山一面湖,从曾经的“采石村”“光棍村”到如今的网红村,刘广铎给北村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广铎是土生土长的北村村人,小时候便在湖里摸鱼捉虾、采莲摸藕,三面青山一面碧湖的村庄是他年幼时的乐园。可北村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开山采石,一时间,宁静的小村庄烟尘缭绕。关停污染企业,找出新的发展之路成为了摆在北村村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2009年,刘广铎走马上任,接下北村村发展重担。他带着村干部爬遍了村内16座满目疮痍的山头,又蹲点湖边渔船的饭店,对于村里的发展慢慢建立起清晰的思路,经过多次沟通,大家形成共识,北村村人要走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道路。当时,村里还有50多万元负债,刘广铎却开始着手对村环境进行整治。建公厕、建污水处理厂、铺污水管道、绿化亮化,当年北村村就获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称号。

为了更好地发展,刘广铎把乡村当景点建设管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进“山林湖田草”系统生态修复,退塘还湖3000亩,建成了观荷园;绿化山体6座,栽植花木50万株;同时,刘广铎创新实践“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村民”旅游发展模式,吸引260户村民入社,募集资金5200多万元,建设独具特色的柳泉水寨,打响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品牌,不断拓展葡萄观光采摘、黄桃产学研基地、荷叶茶加工等旅游服务生态链,形成“1+1+1>3”的聚合增益效应。全村800多户15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2020年实现旅游业年收入突破8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元。

北村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和省级荣誉。刘广铎也被评为江苏省“千名领先”村书记。

卖风景、卖生态,绿水青山给北村村铺就了“金”“银”底色。刘广铎这位“生态愚公”用实际行动在谱写“两山”理念北村村篇章的道路上愈加行稳致远。

刘广铎

陈超:永远在路上的治污先锋

陈超,现任常州市新北区春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负责街道环境保护管理相关工作。平日在办公室里很少见到他的身影,他的办公去向牌经常显示“外出”“开会”。他常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多出去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找出办法,总是待在办公室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陈超原是一名警察,9年的从警生涯让他更懂得肩上的责任与担当。2020年,加入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后,为了能更快融入新环境中,一开始他重复最多的事是:翻阅资料、参与培训、请教同事,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他逐渐从“环保小白”晋升为“环保能手”。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街道水环境质量,进一步保障国考断面稳定达标,陈超坚持下细下实下足功夫,让因水而名的春江美得名副其实。他牵头开展澡港河沿线砂石料厂整治,推进老澡港河水环境质量提升及服务一体化项目、建新河小流域水环境整治等工程,坚持控源截污、清淤活水、岸坡整治和生态修复,春江街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每次接到群众有关环境问题的举报,陈超都会即刻赶往现场,第一时间观察风向,精准找到问题企业,进入企业排查,通过摆事实、讲依据对企业进行批评教育。他还会耐心与辖区群众沟通,鼓励他们多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作为环保人,陈超深知绝不能有应付过关思想。2022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2023年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常州期间,他把办公室当“家”, 24小时随时候命,带队前往辖区企业开展兜底排查,确保排除重大环境风险隐患,在接到上级交办案件后,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并作出妥善处理。随后,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逐一推动整改,积极做好“回头看”工作。

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职责所在,提高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是工作目标。一直以来,陈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陈超表示,作为生态环保人,要能“走出去”,勤“走出去”,以韧劲、干劲、冲劲,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护好蓝天、保好碧水、守好净土,共绘美好生态蓝图。

陈超

褚清俊:无问西东

“他是一个业务熟练、认真负责,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工作人员。”

“我一直以他为目标,向他看齐。”

“他每次都能给予我们最好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领导和同事们口中的他,就是褚清俊,是苏州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问题整改组组长,主要负责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等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

无论是午夜时分还是凌晨破晓,抑或是阖家团圆的节假日,只要一个召唤,褚清俊总是秒回秒应。

“2023年端午节,他带着孩子回老家去看父母,但是在督察工作中有一份材料急用,我联系他以后,他非常迅速地在一个小时之内整理好发给了我。”苏州市攻坚办主任助理葛明介绍说。

在2023年7月全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异地暗访行动中,褚清俊和同事来到一家位于深山里的养猪场,因高温发酵现场臭气熏天,经验丰富的他不消片刻就锁定了异味源头,顺着养猪场一点点摸查,最后走了将近3公里,找到了管口的破损点。

他是工作中的“多面手”,也是同事们眼中的“热心肠”。一个涉及多个地区的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其中一个整改地块涉及铁路公司的开工建设。褚清俊在得知消息后,主动对接市里各个验收部门,组织多次现场查看和台账验收,最终保证了这个项目的提前验收销号,铁路项目能够如期开工建设。

查废气、测污水、进养殖场……入职生态环境系统14年来,褚清俊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更是把“环保蓝”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底色。

褚清

刘杰:人生没有选择题

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在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环境监管处处长刘杰的带领下,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守护着生态环境。他们的脚步踏遍了全区21条河道,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和坚守,他们对任何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毫不妥协,铁面无私地进行打击,他们是当代的生态环保卫士,为开发区的环境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刘杰还是连云港市原云台区环保局的一名普通员工。因为机构改革,他转型从事了城市管理工作。然而,2018年,刘杰同志选择重返环保岗位,成为一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兵。无论是节假日,还是酷暑寒冬,只要工作召唤,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走到前线。在生态环境的各项专项整治中,刘杰总是勇于担当。他利用多年经验,秉持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带领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克服。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有着众多在建项目和建筑工地。为了确保扬尘达标,刘杰主动与区住建局联手,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地实施在线监控和日夜巡查,确立了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他们要求各工地严格执行“六个100%”的标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链条式管理闭环。在过去的半年中,只要有空,刘杰就会到工地进行巡查,对开发区的65个建筑工地进行扬尘管控排查,累计巡查超过300次。

从2018年起,刘杰和团队对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420余家工业企业及30余家汽车维修行业进行了VOCs治理,对关键VOCs企业实施强制减排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如今,蓝天白云不再是开发区的奢侈品,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绿意盎然,花香四溢,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理想的宜居之地。2023年1—6月,开发区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了Ⅲ类,优Ⅲ比例更是高达100%。

无论是“白+黑”还是“5+2”,都见证了环保人的不懈努力与坚守。刘杰与无数的生态守护者并肩作战,将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防线。

刘杰

王浩波:约定

自1996年参加工作,王浩波就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成了他一生为之追求与奋斗的事业。

他一直扎根在基层环境执法岗位上,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秉持“环境有限、服务无限”的理念,强化在监管中服务,帮助企业消除污染隐患、依法合规生产;支持和服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绿色产业项目落地,为盐都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的“绿色动能”。

2023年2月,王浩波主持盐城市盐都区攻坚办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根据上级工作部署,他积极谋划,先后开展大气预警应急管控、“两治一提升”、“扬尘清零”、生物质锅炉综合治理、水源保护区巡检、噪声异味专项治理、医疗废弃物专项检查、夏秋季秸秆禁烧巡查等一系列行动,保障区域环境质量,消除环境污染隐患,为盐都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8—9月,他先后赴宿迁、徐州、扬州、苏州,参加全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异地暗访检查,共发现黑臭水体、畜禽养殖、废品收购、农村垃圾等各类环境问题101个,其中35个问题较为突出。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取得的实质性效果,得到暗访组领导及同事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27年来,王浩波始终重视环境信访调查处理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经手办理的环境信访逾千件。许多信访人都变成了他的微信好友,让他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污染情况,但凡有信访人举报,哪怕半夜,他也会履行承诺赶赴现场查实污染情况。

2021年的一个冬夜,凌晨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夜的寂静。“蟒南村的这家浴室夜里偷偷使用燃煤炉,烟尘影响严重。请你们立即到现场检查!”王浩波听到这里,从床上一跃而起,快速穿好衣服,拿起执法记录仪,出门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从企业执法到环境监测,从生态巡查到治污攻坚,王浩波一步一个脚印,始终走在污防攻坚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倾情守护着盐城的碧水蓝天!辖区内的多条脏污河流,通过他持续不断的检查巡查、跟踪监测、督促整改,“旧貌换新颜”,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王浩

唐惠惠:用汗水诠释“环保女兵”的担当

“站点数据又上去了,赶紧到现场去看看!”刚检查完企业回到办公室喝了口水,唐惠惠又拿着手持监测仪赶往大气站点。

她充满激情,随时待命,只要接到举报电话,就会上门查看,实地取证;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身心投入环保工作,诠释了“最美环保人”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用行动和汗水践行铁血担当的“环保女兵”——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高新区(杭集镇)生态环境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唐惠惠。

2022年的一天,凌晨2点正是众人酣睡的时刻,唐惠惠突然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商场附近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毫不迟疑,不顾夜色已深,唐惠惠联络同事,连夜赶往现场,终于发现一家企业存在很大嫌疑,为了进一步掌握证据,唐惠惠做出决定:持续夜间蹲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唐惠惠及同事们的坚持下,终于找到了此次污染的源头——一家塑料造粒生产企业,现场不仅环境脏、乱、差,还无组织排放废气。经过唐惠惠她们多次约谈该企业负责人,并在持续跟踪后,此次环境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随着各项省环保督察事项整改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杭集高新区全面开展关于发泡、印刷行业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唐惠惠负责其中一个专项工作组。

在工作中,她更加注重服务企业,对照各项环保标准和要求,为每一家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她用接地气的语言,向企业宣传环保方面的新规范、新要求,耐心细致地指导企业做好污染防治设施、源头替代、危废规范贮存等事项。针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急难愁盼”,唐惠惠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帮助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做到问题清晰、材料完整、有据可查,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环境问题。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唐惠惠说:“这就是我的工作,没有多么崇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更何况我身为一名党员,更不能忘了这份初心。”正是这份用心坚守,让她忙碌的身影在环保战线上绽放出一抹绚丽的光芒。

唐惠惠

栾炳义:28年,他把青春献给绿水青山

栾炳义,泰州市泰兴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综合业务科科长兼执法四局负责人,从事基层环境执法已有28年。在长期的执法过程中,深受“黄桥精神”熏陶的栾炳义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养成了不畏困苦、勇于奉献的坚韧品质,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零容忍环境违法行为。

夜间执法巡查,他发现大变压器下地面有污水,不查,他可能会漏掉一个违法行为;查,他需要冒着触电的危险。面对风险,栾炳义不顾危险,快速穿过变压器和电线杆之间仅容一人通过的间隙,最终查实一非法小电镀加工点有高浓度重金属污水超100倍直排入河。

群众的诉求就是命令!突如其来的电话经常打破夜的宁静,接到群众举报,每次栾炳义都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抽丝剥茧寻找线索,连夜调查核实情况。

为优化营商环境,非现场执法在环保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栾炳义始终坚持提前到岗,依托监控平台巡查,发现异常工况和超标数据,及时会同同事进行研判。通过线上分析+线下核查,精准打击违法行为。2023年1—7月通过非现场监管手段发现环境问题线索21条,查实21件,整改13件,立案并处罚8件,累计处罚金额76.5万元。

多年来,他舍小家、为大家,为环保事业尽职尽责,无怨无悔。父母因恶性病检查指标或化疗,为了不影响工作,每周他都是一大早陪同检查,上午8:30前赶回单位上班,住院期间白天请护工,晚上他去陪床。

风雨兼程勇前行,碧水蓝天写忠诚。为了让泰兴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栾炳义执守信念,坚持“三个不相信”,20多年来,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重复做、用心做,把“生态环境保护”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栾炳

秦武:老秦“威武”

他们,是环境保护的顶梁柱;他们,是治污攻坚的先锋队;他们,是青山碧水的守护神。在宿迁市治污攻坚的第一线,涌现出许多一往无前、忘我奉献的先进楷模,他们用汗水践行着自己的担当和作为。宿迁市攻坚办督查三组组长秦武,正是其中一位。

团结河曾是宿迁市泗洪县的一条黑臭水体,为此政府先后投入几千万元,用于河道治理,可是效果不理想。“要找准病根,治对病!”2023年上半年,秦武带领工作团队进驻泗洪县,对团结河进行深入细致的溯源排查。在上游梅花镇、泗洪开发区境内,秦武对沿线二三十个自然村庄、数十家工厂作坊进行“地毯式”排查。通过“望闻问切”四步法,终于搞清楚污染源头,为泗洪县河道治污找准了方向。

2023年初,秦武围绕全市国省考断面及黑臭水体开展专项督查,形成全市城镇污水直排问题专项督查情况的报告。4月底至5月中旬,围绕全市主要国省考断面沿线闸口和各类潜在污染源开展督查,现场交办问题100余个,平台交办问题30余个,形成汛前全市节制闸口水质提升专项督查情况的报告。6月中旬,针对相关断面水质异常波动,形成关于国考程道渡槽断面督查情况的报告。7月底至8月中旬,带队跑遍除苏宿园区以外的全市三县五区、61个乡镇,发现290余个问题,其中突出问题85个,形成关于夏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督查情况的报告,为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提供重要指引。9月份,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显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线索34条,同比下降47%。

“半年多,四个报告,每个报告都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老秦威武!”宿迁市攻坚办相关领导评价说。

2023年下半年,全省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异地暗访督查,秦武代表宿迁市出战。烈火8月,督查暗访组在徐州和连云港踏村寻污、访民问意。秦武每到一处,手持“护身”竹竿冲锋在前,拨开草叶、探测地形、追根溯源,寻找畜禽粪污的源头和污水的流向。

“我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大环保格局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作贡献、再立新功。”秦武说。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