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青海医生忆30年前援外经历:如果有机会,真想再去一次布隆迪

中新网西宁1月5日电 题:青海医生忆30年前援外经历:如果有机会,真想再去一次布隆迪

作者 张静 张添福

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自1987年起,青海省向布隆迪派出22批486名医疗队员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日前,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贾珍作为“时代楷模”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受邀参会。

图为贾珍援外时开展诊疗。(资料图)贾珍 供图

1993年,28岁的贾珍作为青海省第5批援非医疗队成员之一,漂洋过海,去往布隆迪,至1995年回国。

当时贾珍的女儿刚满一岁,当问起为什么选择舍下牵挂的家人,舍下稳定的生活,奔赴到异国他乡时,他朴实地笑着说:“因为我是一名医生,要对得起这份职业。”

出身农村的贾珍,向来不怕吃苦。但回忆起30年前在布隆迪的岁月,他依然感慨万千:“外面有战火,我们在里面抢救着病人,电影里的场景,那就是我们的亲身经历。”

贾珍介绍,在布隆迪的那两年,当地正值战乱,其他国家的医疗队都已经回国,只有中国的医疗队依然坚守着,“因为越是战乱,当地就越是需要医疗。”

虽然条件艰苦,时刻有患肝炎、疟疾等疾病的风险,但每位队员都以强烈的团队意识,无怨无悔救死扶伤,积极改善当地医疗条件。因医疗资源有限,贾珍虽然是一位麻醉医生,但是也兼职外科医生、产科医生、药房管理员、出纳。

记得有一次,贾珍和同事们在为一位产妇手术时,新生儿心跳微弱,没有呼吸,为了保住新生儿的生命,贾珍没有丝毫犹豫,在吸痰器等急救物品不到位的情况下俯下身,口对口吸出新生儿口腔内的羊水和分泌物,并对新生儿做人工呼吸,经过及时抢救,伴随着哇的一声哭啼,新生儿开始有了呼吸。

当贾珍和手术室的医护人员终于放下心来时,院长却一脸担忧。“当时院长说我的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因为这位产妇患有一种传染性疾病。”贾珍说,幸运的是当时因为自己口腔并没有破口,并且经过及时阻断,没有被传染。

图为贾珍援外时开展诊疗。(资料图)贾珍 供图

像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还有很多。贾珍说,也正是因为当地民众看到了中国医疗队的精湛医术和敬业精神,所以每当提起中国人,大家无一不竖起大拇指。“他们总是说中国人是朋友,更是兄弟。”

当年驻地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曾有一个月的时间处于失联状态,最艰难的时候断水断电。“实在没办法,我们连马桶后面储水箱里的水都吃了。”贾珍说,虽然条件艰苦,但很有意义,直到现在他还时常会梦到布隆迪医疗队的场景。

“如果还有机会,我真想再去一次布隆迪!”贾珍说。

贾珍认为,援外工作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对于此次作为代表受邀参会,他感到十分欣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没想到时隔三十年,大家还记得我们!”(完)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