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网红”才能“长红”-盐城新闻网

“冻梨摆盘”、“人造月亮”、“飞马踏冰”、“淘学企鹅”……大东北与“南方小土豆”的双向奔赴,这些天哈尔滨因泼天的美誉爆火出圈。短短一个元旦假期,接待游客30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9亿元达历史峰值。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旅游行业强势复苏,各地的景区、街区、博物馆往日的热闹再度回归,“特种兵”式旅游日行数万步打卡名山大川,有一批人在city walk中找寻诗与远方,“淄博烧烤”“天津跳水大爷”更是塑造出现象级城市“网红”,文旅爆火背后的流量密码究竟是什么?

文旅IP一半是艺术、一半是市场。IP化近乎成为文旅市场的共识,文旅企业通过对文化元素的挖掘、创意商品化等方式塑造与游客大众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加本地吸引力和附加值。北京环球影城借助已有知名IP,将相关元素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运营、传播产业生态系统中;西安大唐不夜城用数字技术演绎历史,大胆注入国潮元素让非遗“活起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东北地区上演“冰雪奇缘”,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人尚未动身,消费却早已启程。经济回暖的大背景下,年轻人成为文旅产业消费的主力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满足年轻人的价值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在娱乐设施、餐饮等方面的消费体验是留住人的第一道槛,管理服务永无止境,善待游客没有天花板,让来到此地的游客不想走,没来的游客很想来,需要展示足够的诚意。而借助新科技、新技术进行的数字化创新则能实现文旅产业一鱼多吃,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助力“临场感”、“沉浸式体验”飞速发展。当然,文旅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是美食、风景,抑或是愉悦的心情和舒适的社交,文旅产业要做的就是找到触发情绪的钩子。

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时代是朝前走的,发展不是情怀的敌人,相反,只有发展才会为情怀创造基础。后疫情时代,降低甚至放弃入场券的限制,将眼光放到二次消费市场;拒绝同质化,网红摇摆桥、“想你”路牌的频繁出现让大众产生审美疲劳,只会落入“土、尬、油腻、没有新意”的俗套;思维要转变,减少对本地单一资源的依赖,改变固有的逻辑方式,注重整体协同发展,多种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助力文旅产业从容走入良夜。

新的一年已然开启,“旅游+”的外延不断扩展,与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时尚等领域跨界融合,激发创新动力,冰雪、研学、反向、小众、平替市场有着足够的发展空间,数字化的文旅新赛道上,科技是手段、是催化剂,但文化、内涵、故事仍是核心竞争力。网红经济并非旅游业发展之道,一座城市的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找到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盐城 杨思杰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