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文旅新探|哈尔滨:2024的北国情书

最冷的季节里,地处祖国东北角的哈尔滨以最温柔的方式“出圈”。

这个冬天,你是否收到了一封来自北国的情书?里面写满了冰雪赋予这个季节的浪漫,描摹了一座北国冰城的风韵,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人间烟火气。

当信封拆开时,属于哈尔滨的浪漫便跃然纸面。一座冰雪之城拔地而起,化极寒为极美,化冰雪为神奇。

置身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感受着25万立方米的冰和雪,在81万平方米的空地上创造出的奇迹,近万名能工巧匠不间断地精雕细琢,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力与美的结合。白天,它是晶莹光洁的冰雪奇缘;夜晚,它是闪耀烂漫的琉璃仙境。

2023年12月31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夜景。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索菲亚教堂的钟声会带你回到1907年,绿色的洋葱头穹顶被雪勾勒得更加立体。风靡这个冬季的旅拍圆了杭州游客丛珊的公主梦,镜头记录下的是和百年历史的偶遇。

朱自清在他的《西行通讯》中描写哈尔滨,“这至少是个有趣的地方……。”

历经百年沧桑的“面包石”记录着城市变迁,也让中央大街驰名中外。巴洛克风格、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汇集于此,哈尔滨赢得“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美誉。

在华梅西餐厅买一个季羡林在哈尔滨旅行时吃过的大列巴(一种面包),佐以对面马迭尔宾馆阳台上手风琴回旋婉转的旋律,品味他在《一生的远行》中说的“这座城市很有趣”。

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人头攒动。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中央大街往东的中东铁路桥是道里、道外的分界,道外区有一个同样走过百年历史的街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的许多建筑,迎面看去是巴洛克风格,步入其中是中国传统院落。“中西合璧”的街区逐渐形成建筑群落。

流连于中华巴洛克街区,不同于中央大街建筑的“洋气”,这里的建筑临街立面运用巴洛克装饰手法,造型精美、装饰华丽。细部纹饰的雕花图案却取材于中国传统的蝙蝠、牡丹、如意等祈福的文化元素,表达福禄、吉祥之意。

整个街区的建筑将中西元素集汇,集气派、简洁、典雅于一体,在漫长的岁月中体现着建设者的创意。

游客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内游玩。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巴洛克风格建筑具有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雕刻细腻的特点,因其豪华而富有激情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公认为欧洲最伟大的建筑风格之一。”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专班工作人员滕家樑说。

如今,在上海、天津等地,依然能见到一些带有“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但多是零星分布的单体建筑。哈尔滨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除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在中华巴洛克街区,各色小吃应有尽有,且都历史悠久,历久弥香。

坐落在南二道街和南勋街交口的张包铺1902年就开张营业了,是哈尔滨老道外最有名的小吃铺之一。每到饭点,店门口便排起长队,许多食客远道而来,只为尝一尝“带排骨的包子”。老鼎丰、李氏熏酱的熟食是极具辨识度的东北伴手礼。

游客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内打卡盖章。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个街区的建筑很有特点,既有生活气息又有艺术风韵。”来自北京的游客张超帆在文创店买了一本哈尔滨特色的纸雕纪念册,加盖上述说城市历史的专属印记。

时间在光影里流转,落日的霞光伏在窗边。请收下这封来自北国的情书,体会过这里的情趣、风趣、乐趣,才能真正读懂哈尔滨。

记者:张玥、戴锦镕

视频:张启明

报道员:徐龙稷、王嘉熠、赵浩楠、张蕊

配音:陈兵

策划/编辑:王黎、李欢

海报制作:王大禹

鸣谢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新华社国内部、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