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本周(1月8日-1月12日),江苏共发生14起投融资事件,已披露的投融资额超10亿元。从行业分类来看,先进制造6起,医疗健康4起,企业服务2起,汽车交通1起。从投资轮次上来看,战略投资6起,天使轮、A轮、B轮各2起,Fre-IPO轮1起。从地域分布来看,苏州5起,南京、无锡、扬州各2起,南通、连云港各1起。
本周,人工智能领域收到多方关注。在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在社会前进史上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驱动影响下,人工智能产业逐渐进入发展活跃期,前景广阔。

思必驰完成首期两亿元融资 称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
本周,思必驰完成新一轮首期两亿元融资,后续思必驰将继续加大在语言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对话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软硬件标准化产品在多场景的落地应用。
2023年7月,思必驰发布语言大模型DFM-2,面向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物联网行业及文旅、金融、政务等垂直行业落地应用。近日,DFM-2大模型已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和《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成为江苏省首个完成“双备案”的本土人工智能企业。
思必驰成立过程中获得过多次融资,其中,2018年完成D轮5亿元融资,由元禾控股、中国民生投资集团领投,深创投、富士康、联发科跟投。2021年8月,思必驰获得数亿元Pre-IPO轮战略投资,参与本轮投资的包括珠海大横琴、美的资本、上海交大基金会旗下菡源资产、中信证券投资、元禾控股等投资机构。
思必驰曾在2022年7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募资募资10.33亿元,但2023年,思必驰的IPO被终止。这也是思必驰终止IPO后的首次首笔融资,后续可能还会有新的资金到账。据介绍,2022年7月,思必驰获科技部批准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平台建设坚持开放共享,打通应用壁垒,推进技术与应用的大融合,解决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BabelCloud获得55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高瓴创投、源码一粟联合领投
本周,AI企业Babel完成550万美金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云九资本领投,峰瑞资本跟投。
Babel AI为用户提供了软件开发和运维的AI全流程服务,目标通过重建自动化、可观测的AI生成软件工作流程和软件运行环境,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实现上传涵盖产品功能、目标人群等信息的产品规格,就能自动驱使Agents Team完成软件开发和运维的全流程。Babel AI完成550万美金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云九资本领投,峰瑞资本跟投。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让AI接管软件设计、开发、运维的全流程,逐渐成为了可能。比如OpenAI在DevDay上推出了能让用户像搭积木一样拼接开发组件的GPT Builder,AWS则分别针对开发者和普通用户推出了App开发工具BedRock和PartyRock。
智程半导体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融资将用于半导体设备扩产和持续研发
本周,智程半导体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金鼎资本、冯源资本、韦豪创芯、中芯聚源、合肥产投、鲲鹏投资、中金公司、架桥资本等业内知名产业、财务机构共同投资,老股东中芯聚源、架桥资本、苏创投持续追投,本轮融资获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半导体设备的扩产和持续研发。
智程半导体是一家半导体领域湿制程设备提供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为用户提供晶圆单片式清洗机、半自动酸碱清洗机、自动卧式甩干机等产品。智程半导体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6000万元,是一家致力于半导体领域湿制程设备等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专门型企业。
金鼎资本消息显示,智程半导体的设备在众多性能以及工艺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已进入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硅基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头部企业,获得了大量重复订单;此外,该公司湿法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也大量实现自主研发,在保障上游稳定供应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进程。
中科融合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轮融资,专注智能光学传感领域创新
本周,中科融合宣布已于2023年底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老股东万讯自控及海南明沣等联合投资,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相关资金将用于公司先进光学智能传感核心模组工厂建设、工业信号链芯片研发、核心技术产品优化升级、人才团队建设及市场化推广。
中科融合是一家3D视觉SOC及MEMS芯片模组研发商,中科融合打通了自MEMS底层核心制造工艺和驱动控制技术,到顶层核心架构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全感知智能技术链。通过MEMS感知芯片(眼睛)和超低功耗专用AI处理器(头脑),实现高速度和高精度3D重构和识别,完成从三维物理世界到3D数字世界的转化。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