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展现较强韧性。坚持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凭借新技术、新产品脱颖而出,尤其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叫响全球。据海关统计,“新三样”产品出口合计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
外贸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是观察中国经济状态的重要窗口。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在全球经济低迷,各制造强国都面临内外挑战的情况下,“新三样”扬帆出海、叫响全球,“中国造”向新图强、强筋壮骨,呈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的非凡成就,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优势,增添了世界对于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发展、为全球增长提供引擎的信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开辟新赛道、成为引领者,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新三样”脱颖而出、领跑出口,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2022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占比近1/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球市场发展大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中国制造业发展持续焕发新动能、闯出新天地。“新三样”海外叫好又叫座的背后,反映出中国创新能力、中国制造实力得到世界内广泛认可。
向“新”而行,“中国制造”加快迈向“中国创造”,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曾几何时,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大量出口、走俏海外。“新三样”异军突起,“老三样”并未退场,相反不断焕发新生机。在中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中国年产服装700多亿件,占全球一半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全球占比多年保持在约1/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传统产业铸造长板、补齐短板,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扭转“大而不强”局面,到“新三样”凭借新技术、新产品脱颖而出,收获竞争新优势,中国制造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意义重大。“新三样”等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领跑出口,表明我国外贸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坚实足迹。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造”向新图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塑造和积累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