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中国声乐艺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声乐艺术是一门借助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形式,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现人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近年来,时代发展与素质教育对声乐艺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传统声乐艺术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活动缺乏创意性等问题,中国声乐艺术教学需要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应对时代之变和教育之变。

更新声乐艺术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将不断更新的音乐曲目引入课堂,并作为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了解和领悟声乐知识。

引入其他学科内容。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多方位、全方面发展。具体到中国声乐艺术教育,需要注重声乐艺术与文学、绘画、历史、舞蹈等学科内容的融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声乐作品的意义、形成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授《黄河颂》时,教师可结合黄河的历史与地理位置、流经流域以及文学知识等方面进行讲授,使学生深刻领悟作品意义。

引入中国声乐作品。教师可以结合地域特点进行民族声乐艺术采风,将原生态唱法纳入教学内容中。另外,还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歌、戏曲、曲艺等纳入课程中,推进传统声乐传承创新。

采用多元化声乐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师应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注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齐头并进。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全面地促进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掌握。比如在声乐艺术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表达能力,培养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采用实践教学法,帮助学生将声乐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锻炼学生实际演唱声乐的能力。

其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音色、音乐素养、气息、性格特征等,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声乐演唱风格,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效果。

最后,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声乐作品的画面,利用情景化教学将声音和画面相结合。比如在以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草原之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声乐作品为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动态的影像真实地呈现歌曲中的景象,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使学生在声画一体中更好地学习声乐作品。

组织创意性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声乐艺术教学增添趣味性。首先,可以组织实地采风活动。有的声乐艺术与当地传统的民歌等有关,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采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声乐作品的渊源、历史和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在以后学习中利用这种方式探究更多的声乐作品。比如,学习陕北《信天游》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前往黄土高坡,让学生感受黄土高坡的环境与陕北信天游之间的密切关系,还可以带领学生与当地居民进行互动、交流。其次,可邀请民间艺人进入课堂,开展特色技能教学活动。最后,还可以组织声乐艺术音乐会、比赛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现场演奏的能力,积累演奏经验。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在教师组织的音乐会和比赛等活动中,向优秀的老师、有经验的专家和杰出的同辈请教经验。

中国声乐艺术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中国声乐艺术教学应该在立足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经验,积极借鉴、兼容并包,不断创新和发展属于中国的声乐艺术。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与声乐艺术教育分不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改革与创新声乐艺术教学,将为声乐艺术教育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黎冬霞(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