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拉窗帘、挂“笑脸”、按门铃……他们每天跟独居老人“对暗号”

新华社太原1月16日电(记者马晓媛、徐伟)每天早上,家住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社区的段满花老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窗帘拉开。

“忘啥也不能把这事儿忘了。”段满花说。

拉窗帘,这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与老人约好的“暗号”。

公园路社区党委书记陈芳告诉记者,辖区内老旧小区多,独居老人有120多位。为了加强对这些老人的关爱,社区与山西省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合作开展了“窗帘行动”。

“我们与老人约好,早7点到9点间把窗帘拉开,晚上再把窗帘合上,志愿者只要在楼下一望,就知道老人平安与否。”陈芳说,由于有的老人住的楼层较高,为了方便观察窗帘开合情况,社区还为他们增挂了一块显眼的白色牌子,牌子背面还写有社区的联系电话。

段满花老人正在挂牌子。新华社记者 马晓媛 摄

负责段满花老人的志愿者田燕说,一次她在楼下看到老人的窗帘没拉开,急忙上来敲门,听到没动静,又立刻联系了社区,大家边联系家属边敲门,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把门打开了。原来是老人那天起晚了,加上耳背,才没听到敲门声。

“虽然一个人住,但知道有这么多人关心咱,心里踏实。”段满花老人说。

在和泽苑社区,与独居老人的“暗号”是一块大大的“笑脸”牌:牌子挂在窗户上,正面是黄色的“笑脸”,背面是红色的“哭脸”。一切安好时,老人把“笑脸”朝外,遇上问题,就把“哭脸”冲外。

79岁的赵锁锁老人有一天早晨感到头晕,于是把“哭脸”挂在外,没想到,20分钟后,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了。

“被他们一提醒,才想起忘了吃降压药。他们把水烧上,让我把药吃了,过了半个小时开始慢慢缓解,这时候我儿子才赶回来。”赵锁锁说,“很感动,真的很感谢他们!”

在西矿街社区,“暗号”则是家里的门铃声。每天早上,社区工作人员赵政都会逐一按响负责片区内单元门上的门铃,通过门禁对讲系统给独居老人道个“早安”,看老人是否安好。

一次,他按响了76岁谷奶奶家的门铃,老人的声音听上去“闷闷的”。赵政不敢大意,连忙入户探望,看到老人精神有些差,还感觉身上发冷,立刻为她量体温,一看发烧了,于是第一时间联系家属,把老人送往医院。

“老人生病了不跟我们说,总爱硬扛,多亏了社区工作人员。”家属王女士感激地说。

一个个“暗号”背后,是基层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对老人的满满关怀。不仅如此,老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急难琐事,也常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些“热心人”。检修家电、帮忙采买、陪伴聊天……一颗颗爱心,让老人们独居不孤独,“空巢”变暖巢。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