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把握数据优势 提升思政教育精准度

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教育创新变革提供了新机遇。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面向思想活跃与行为个性化的学生群体,需要高校把握数据优势,以精准供给、精准融合、精准评价,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精准度。

精准供给,满足教育对象新需求

在智能算法协助下,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专业研究、日常活动等都可转化为量化的数据,为高校把握学生群体特征提供数据支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准确把握学生群体思想脉搏与个体思想差异,实现精准供给,满足教育对象新需求。

精准筛选教育内容。高校应深度研判学生思想行为数据,结合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教育需求等筛选教育内容,借助大数据分析突出内容层次、学习重难点等。动态更新教育内容。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思政研究前沿,整合社会热点问题,动态更新教育内容,实现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学生需求的同频共振。同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话题、网络用语等可显著提升思政教育“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准融合,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

从学生发展实际来看,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关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方位的系统工程,以往因分布杂乱、难以整合使得思政教育多集中于高校。大数据的出现,有助于构建一体化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实现精准化“三全育人”。

全员育人的精准化。依托大数据教育平台,各教育主体能够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精准对接,打破原有的沟通壁垒,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精准化。依托大数据技术,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高校可以精准把握学生入学前、入学后每个学段的学习情况,形成完整的数据链;在横向的空间维度上,把握学生在不同学习平台、不同课程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形成全面的数据分析。全方位育人的精准化。大数据教育平台建设打破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教育空间的信息屏障,有利于不同教育领域及时反馈同步学生的思想行为数据,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效衔接,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精准评价,呈现思政教育新效果

思政教育评价具有反馈调节作用,是检验思政教育精准化成效的重要依据。高校应基于学生学习数据,建立动态化、多维度的精准评价体系,实现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效果。

丰富评价内容。高校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应局限于简单的应试类知识考查,而是要借助数字技术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学习态度、价值观念等。坚持个性原则。精准评价并不意味着完全的量化评价,相反要凭借数据优势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设计差异性的评价指标,实现量质统一的多维度评价。有效反馈结果。大数据支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精准化评价结果应实时反馈于前端各个教学环节中,实现由关注评价结果向重视评价过程的转变,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

王媛媛(作者单位: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五育并举’视域下医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2SJSZ1097〉的研究成果)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