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 江苏多地已展开探索

养老问题牵动千万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南京等省内已经多次展开了相关探索。

《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在民生事业方面,国家将扩大和发展七方面的服务,包括养老助餐、居家上门、社区便民、老年健康、养老照护、老年文体、农村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记者了解到,如何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让老人们安享幸福晚年?南京一直在积极探索。

在南京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养老综合中心,这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集智慧养老、社区服务、医疗诊治、健康管理、日间照料和文化娱乐等于一体,每天有不少老人在这里休闲娱乐。

“通过老年人的年龄,还有肌肉的张力情况,会设置不同的档位进行阻力锻炼。老人也会有一张运动的卡片,这也是实名制的。”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养老综合中心负责人李娜说。

记者了解到,综合中心建立五大服务体系,围绕银发顾问、智慧平台、日间照料、社区便民、上门服务等养老服务,通过其带动居家社区机构的协调发展。赛虹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些年,街道不断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未来还将重点打造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目前我们菊花里社区、全龄社区为样板已经正式运营,后面我们将继续打造玻纤院,服务内容也会更加全面,衣食住行做到全方位服务。”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民生保障部副部长尹菊说。

针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当地养老、就地养老的新趋势,《意见》还明确将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等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培育发展专业助老陪护机构。

在南京有不少家政企业、餐饮企业、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市场组织转型从事养老服务业。南京市玄武区红庙物业社区服务中心的“宁里”便民服务点,已经可以为居民提供物业报修、意见受理、社区助餐等服务。

“已经推出了物业+养老服务,把最基础服务加进来,可以上门送餐,老人也可以来这个空间活动,下午过来我们会量血压,做成档案长期跟踪。我们现在也加入了上门照护服务,需要助浴,我们也可以安排人上门。”南京红庙社区服务中心经理蔡威说。

银龄生活更要依托丰富的文娱活动。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引河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分楼层设置了保健康复中心、心理疏导中心和棋牌、阅览、休息、健身、乒乓球等厅室以及老年戏曲活动室和舞蹈房等。

老有所养不仅是模式上的探索,还有高科技的创新。在常州市一些养老机构,陪护机器人越来越受到老年朋友的喜爱和欢迎。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的幸福天年老年公寓里,出现了几位特别的“看护员”——陪护机器人“大头阿亮”,这也是AI智能陪护机器人首次“走进”常州的老年公寓。

目前,“大头阿亮”可以为老人提供康养、安全、家政、社交等生活事项方面的辅助服务。记者注意到,“大头阿亮”头部有一个非常大的屏幕,有大大的眼睛和清脆的嗓音,不仅能够唱歌、点播视频,还能和老人玩游戏,所以特别受老人喜爱。

老年公寓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寓里住着近200位老人,他们引进了8台智能机器人,除了情感陪护、跑腿,“大头阿亮”还能很好地承担看护老年人的部分职责,如自主寻人、安全提醒、用药提醒等。

记者了解到,在老年人消费方面,《意见》中还明确将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设施,引导老年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局,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