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能源汽车辐射强?没有科学依据

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辐射强,长时间驾驶不利于身体健康”等说法在网上传播,引发不少车主和消费者担忧。事实如何?记者进行了求证。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上述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首先,法律法规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辐射强度有具体限定。其次,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共同的发展方向,放眼来看,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出现过相关案例。

据悉,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人们谈之色变的核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2017年,电离辐射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以及车内电子电气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是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可见光、紫外线、声辐射、热辐射和低频电磁辐射等。

从阳光到雷电,从家用电器到手机,无时无刻不在释放辐射,却很少会有人担心。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辐射反而受到更多关注?“之所以出现此类传言,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属于新事物,人们对其了解程度不够。”崔东树说。

国家政策法规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要求,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任何车辆,在上市前都要进行“EMC测试”,即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2017年12月1日,《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正式实施;2019年7月1日,《车辆电磁场相对于人体暴露的测量方法》实施。同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还建立了《EV-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规则》,其中也有人体电磁防护专项评测类目。

不止于此,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辐射也做到了层层防护。据小鹏汽车技术团队人员介绍,他们在汽车电磁辐射防护方面,从设计之初就进行了多方位考量,比如高压零部件会以金属外壳屏蔽辐射,高压线则选用双层屏蔽电缆,并保证高压大电流线不进入乘员舱。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与传统燃油车相差无几。新能源汽车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300kHz以下的低频区域,国标对于低频磁场的辐射安全标准限值定为100μT,电场辐射安全标准为5000V/m。据多方测试,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大部分工况时,车内不同位置的磁场辐射值都在1μT以下,仅为安全限值的百分之一。

另外,记者也查询到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的2023年12月“科学”流言榜也对“新能源汽车辐射强会致癌”等类似说法给出了解答: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郭跃)

责编:宗祺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