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秦淮:老城复兴跑出“加速度”

“2023年秦淮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税占比达9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日前召开的秦淮区两会,交出一份负重奋进、加速奔跑的成绩单。

这是老城全力竞速的“途中跑”。近年来,秦淮区经济增长态势良好,连续3年GDP增速位居主城前列,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更加友好。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秦淮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南京主城区,秦淮要增强“挑大梁”的责任感使命感,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高质高效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秦淮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南京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产业进击,双向奔赴共享新机遇

2023年3月10日,秦淮区政府与世界500强希尔顿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希尔顿大中华区财务共享中心项目正式落户秦淮。老城作为城市中心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仍难以替代。去年以来,美团、携程、新东方文旅等平台企业区域总部相继落地。

“去年前10个月,税收就已经破亿元。”作为南京首个超高楼宇改造试点项目,壹城中心焕新归来展露强大的“吸金”能力——新街口的位置无与伦比,老城优质载体仍具有强劲吸引力。

1月4日,第五届秦淮硅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秦淮硅巷·国际创新广场举行,这一赛事吸引了斯坦福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26所国内外知名院校机构的312个项目参赛。

老城区释放新活力,其间的机会被更多人看见。过去一年,秦淮区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校场大道以北商办中心等15个区级以上项目全部按序时开工,天安数码城二期等17个项目竣工,新增产业载体41万平方米。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招大引强成效明显,引进中冶天工、星辉新能源等23个总部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2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89亿美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注册数、开工运营数均列主城第一。

2023年,南京市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秦淮依旧是这座城市的核心吸引物,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始终位于全国热门景点前列。文商旅融合发展,以产品创新和场景营造提升秦淮IP影响力,秦淮区全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7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4%,全面达超疫情前水平。

这里仍然是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地。放大传统优势,拓展金融新业态。一组数据折射秦淮的“含金量”,过去一年,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贷款规模超300亿元,汇鸿汇升QDLP基金获批启动,全年实现金融业营收1150亿元,同比增长12%。下一步,秦淮区正加快建设资产管理集聚区,力争新一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5家,实现证券类基金管理规模达80亿元,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达370亿元。

在新旧动能转化、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失速、稳增长,秦淮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4+3+4”产业体系布局纲举目张,打造高端商务商贸、现代金融、文化旅游、软件和信息服务4个主导产业,物联网、车联网、航空航天3个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大健康、元宇宙、新型储能4个未来产业。

在更大范围内释放高端商贸领先地位,秦淮区正深化新街口国家级智慧商圈创建,推动老城南文商旅融合发展,加速南部新城高端商业集聚。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招引央企分支机构、龙头企业区域研发销售、财务结算中心,2024年落地总部类项目5个,新认定市级总部2个以上。

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能级,强链延链做强新兴产业。白下高新区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加速推进,下一步将打造南部新城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立足自身优势捕捉产业蓝海,秦淮区新近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依托南航、金城集团、八五一一所,做大无人机产业链,做强航空航天供应链,航空航天产业营收达195亿元。

场景焕新,一体两翼打开新空间

1月11日,央视新闻一天两次报道南京秦淮古城墙脚下“龙”灯点亮。游龙灯“龙腾盛世”身长80米,盘旋在街巷上空拐了24个弯。秦淮灯会万众期待,秦淮“最南京”的文化标识站上“最中国”的舞台。

去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整版聚焦秦淮区微改造更新老街区,小西湖的成功实践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老街巷与新业态,原住民和游客其乐融融的场景,成为老城更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老城“越来越有看头”的背后,是秦淮区攻坚老城民生短板,稳步推进有温度的城市更新的久久为功。2023年,全区14个居住类有机更新项目已开工9个。从居住空间拓展到商业场景,中央商场空间改造、南台巷活力街区等7个项目被纳入省市城市更新试点。老城更新的秦淮正为全国探路,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成为南京城市品牌,“存量更新提质增效”的秦淮经验获得自然资源部肯定,秦淮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

在“十四五”期间,秦淮区立足“特而精、最南京”的定位,将发展总体格局定为“两高一融”,即“高品质保护更新老城、高质量开发建设新城、老城新城融合共生”。

秦淮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羽翼渐丰。回顾2023年,南部新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天大道、绕城匝道等32公里骨干路网开通启用,广洋路、汇秀路等12条支线道路竣工验收,机场大道、承天大道绿带全面建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竣工交付,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在这里,综合管廊、道路桥梁、公园绿地、水体泵站等公用设施全部纳入数字化管养平台,“智慧之城”新模式被评为南京“十佳”低碳应用场景。

新的一年,秦淮区提出,要以绣花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建管、生态治理,全力打造美丽秦淮。全面推进一体化建设。老城注重肌理保护,新城加快功能完善。全年实施城建项目82个,投资总额194亿元。建成机场大道二期、贤文路等6条道路街巷。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启动小松涛巷地块建设、荷花塘危房消险和保护建筑修缮。

从有形的城市塑造,到无形的文化挖掘,秦淮正延展无限的空间。日前,西街遗址考古项目现场传来好消息,3000多年前“长干古城”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南京建城史由此前推600多年。

坐拥城市原点,重塑文化内核。秦淮区提出,要厚植秦淮文化底蕴。深化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动“长干古城”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塑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发掘钓鱼台、凤凰台等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梯度更新琵琶街、扫帚巷等一批特色主题街区街巷。

焕新城市空间场景,擦亮文化的金字招牌。秦淮区正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加速推进科举博物馆二期、西五华里休闲文化街区项目,加快南京博物院新馆规划建设。与此同时,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消费体验,推出《上元灯彩图》等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拓展“状元郎”研学旅游新领域,争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民生提质,精准施策彰显“最情怀”

去年5月20日,南京首个共有产权住房试点项目观泓雅苑正式亮相,首批514套房源吸引了4073组购房人报名;7月8日,南京市重点民生工程——中牌楼保障房项目一期交付,194户回迁居民喜领276套住房钥匙;10月,石榴新村A分区6幢新住宅楼已全部封顶,项目施工如火如荼,新街口的原住民翘首以盼留在原地住上新房……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秦淮区坚持发展为民,用心用情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新的一年,秦淮区将攻坚牌楼—郑家营、弘学路—养虎仓2处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磊功巷、淮海新村等16个老旧小区改造及7幢在册危房治理工程,实现杨庄北侧、中牌楼二期B地块安置房竣工验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秦淮区千方百计稳就业,建立岗位收集、职业招聘、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机制,2023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总量位居全市前列。援助困难人员就业2251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750人,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资金补贴8000余万元。

彰显民生“最情怀”,落实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一个个项目推进中。过去一年,聚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秦淮外国语学校、五老村小学等22所学校更新改造;南外南部新城校区全面启用,南外明远初中正式招生,与南师附中签约共建南部新城4所学校,新城片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创成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健康秦淮扎实推进,“中医颐养”品牌持续优化,通过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验收。建成1家省级标准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492张,完成40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秦淮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产生了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项目。秦淮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持续推进促进就业创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健康保障水平等基本民生事项的同时,新一年的民生实事积极响应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学生心理健康、“一老一小”服务等社会关注焦点,安排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老年人探访关爱、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等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项目。

新的一年,聚焦普惠强化健康服务,秦淮区为全区有意愿的新初一在校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在全区幼儿园开展视力筛查1万例,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水痘疫苗 4000人次;精准帮扶关爱特殊群体,为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贴,推进“博爱青春·困境青少年成长守护行动”。温馨服务守护“一老一小”,新增300张养老床位,开展失能老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实现空巢独居老人探访全覆盖……

治理升级,数实融合打造新样板

“网格内一住户的家装现场有拆改承重墙嫌疑。”去年12月4日11点26分,秦淮区扇骨里一小区的网格员通过“秦淮城运”APP上报了一则讯息,附上了4张现场图片。秦淮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指挥调度系统将这一事件推动给该区房产局。执法人员实时上传了最新进展——“经认定该处存在拆改主要承重构件行为,已出具《房屋使用安全违法行为告知函》,请属地街道督促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进行整改。如需要我局配合,请及时联系”。一起房屋安全隐患被消解在萌芽状态。

这是秦淮区基层治理走深走实的一个生动缩影。完善区、街数字治理体系,推进一网统管平台运行,上线“既有建筑装修拆改”“高层楼宇数字治理”等15项应用,为城市治理赋能增效。该区为基层人员打造了“秦淮城运”APP,将全区2000多名机关干部、1358名网格员和912名城管队员全部纳入指挥体系。

线上的“一网统管”明察秋毫,线下的“一站式服务”春风化雨。立足让居民有矛盾“最多跑一地”,双塘街道打造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化解平台,建设集矛盾调处、司法调解、信访接待、社区矫正、网格调度分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办公场所,将小事协商化解在社区、大事不出本街道,确保矛盾不上交。目前,秦淮区已在5个街道试点建设多元化解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重心下沉到基层、服务前置到群众身边,从源头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近日,20个获评民生工作站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的“社区第一书记”们,正围绕各自站点近两年在为民办实事方面的成绩,通过视频方式向居民逐一汇报,接受监督和评判。这是秦淮区多年坚持民生工作站机制的最新成果,104位“社区第一书记”,带领全区上下近2000名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律”等站点成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完成百余个“第一书记项目”,用暖民心的实招,书写出一份份强基层党建、解群众烦忧、促民生改善的合格答卷。

“要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韧性支撑,把握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律,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秦淮区提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巩固拓展“两赋两强”“双做双增”集成改革成果,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高标准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体系,推进“一站式”平台建设,确保各类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与此同时,深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协同发展,推动公共数据、社会数据全面融合,搭建城市运行指标评价体系,建设经济一体化管理平台等应用场景,打造城市数字治理秦淮样板。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