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金融城二期C1主塔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以416.6米的高度刷新南京天际线。这一崭新的城市“制高点”位于建邺区,也被外界视为“塔尖城区”。
“塔尖”是城市生长的高度。自2002年退出老城、进军河西,建邺圩堤洼地起跳,建成华新城T1、南京IFC、双子塔等城市新地标,成为最能代表南京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城市客厅”。
“塔尖”蕴含经济发展的密度。截至目前,建邺蔚然成林的高楼大厦中诞生了43栋亿元楼宇,其中4栋十亿元楼宇;辖区向天借地“长”出1300亿元GDP,市级总部企业数、亿元楼宇数均居南京全市首位。
“亿元楼”折射区域财富聚集水平,“塔尖”也成为城市综合实力跃升的鲜明展露。从老城到新城,从边缘到中心,建邺由内而外向上生长,城市能级一跃迈入南京乃至全省“第一梯队”。
聚势向云端,“长”出“亿元楼”
空气质量实时显示、办公环境舒适宜人、物业管理安全可靠……走进华新城T1写字楼,记者的直观感受是“高大上”。这一地处河西CBD黄金“十字路口”的写字楼,是南京首个LEED与WELL双认证楼宇,交付仅一年多,去化已达25%。
乘电梯登上顶楼,“云端”眺望,城市风景一览无余——
向东,新地中心、南京金奥中心、招商大厦等高端商务楼宇林立,不远处的新城科技园里,多座楼宇产值“宛若一座城”;向南,江苏金融租赁、工商银行、紫金农商行等沿江东中路一字排开,是南京“含金量”最高的区域;向西,双子塔、南京眼等城市新地标近在眼前,滚滚长江尽收眼底;向北,近可观奥体中心、远可望南京主城区。去年,伴随仁恒置地广场等楼宇迈入“亿元俱乐部”,建邺区亿元楼宇数量已达43座,在南京乃至全省都是首屈一指。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宇,见证了城市中心“生长的力量”。2002年,华新(南京)置业开发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徐华第一次来到元通地区,举目望去,四周皆荒地,“回城”之际,汽车还陷进泥地难以发动。2005年,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河西地区仅有江东中路一条主干道,河西大街刚刚开建,企业能“看见”的只有规划图纸,不少董事会成员对是否拿地心有疑虑。
如今,当年的规划一点一滴变成现实,华新城T1“长”到了275米,其所在的河西CBD“长”出了华东地区仅次于陆家嘴的第二大中央商务区。南京IFC高290米,河西德基世贸中心高326.5米,青奥双子塔分别高249.5米和314.5米,河西金鹰世界高368米,新地中心高232米……截至目前,南京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一半以上都集中在河西CBD。
顶级楼宇蔚然成林,建邺成为南京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客厅”。而顶级楼宇集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也提升了南京在全省的首位度,在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中的影响力。
城市的发展赋予了楼宇“更高身价”。华新城T1自交付以来,一直以第一梯队租金单价,领跑南京写字楼市场。徐华认为,写字楼的综合价值判断并不完全取决于产品本身,与地段、配套、周边环境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华新城项目见证了河西CBD的成长,如今河西CBD通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公共配套也为项目价值提供了重要支撑。”
筑高金字塔,厚植“高产田”
在土地变得日益稀缺的现代化城市,楼宇不仅是城市的“面子”,还因“装着”产业而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向空中要效益,把每一平方米都发展成经济“高产田”是一门学问。建邺区有近200栋科研和商办楼宇载体,平均税收产出超3000元/平方米,金融业单位面积税收更是超过11000元/平方米。
置身南京金融城,放眼望去,几乎每栋楼都实现了税收过亿,其中1号楼、2号楼、华泰证券大厦和国开行大厦,税收均超10亿元。从2008年金融城一期打下第一根桩起,这里长出数十栋“金”字塔,集聚众多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法人总部,为辖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过去3年,建邺区金融业增加值稳居南京首位。
在河西中央商务区产业招商部副部长黄晓涛看来,金融业积厚成势迎来爆发,得益于始终保持金融优先的发展定力。建邺区在十几年前就明确了发展金融的产业方向,他服务过的首都银行落地十年税收翻了十倍,利安人寿从新设企业成长为法人总部。伴随金融机构总部的税收归集和私募股权基金到期兑付,金融城楼宇产值连年攀高。去年,河西中央商务区金融业营收突破了1700亿元,集聚亿元楼宇24栋。
在新城科技园,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的现象十分普遍。阿里巴巴江苏总部进驻综合体A2幢以来,先后集聚了27家阿里生态链企业。更有趣的现象是,头部企业的生态链企业还裂变出了自己的生态,去年4月,为泡泡玛特等消费型企业做数字化的阿里瓴羊落地后,同一楼层搬进了瓴鲸科技、知维云等5家与该企业有密切关联往来的上下游企业。龙头引领,园区已有13栋楼宇税收过亿。
顶级写字楼因集聚大量总部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成为高空揽金的标杆财富聚集地。华新城T1已入驻国泰君安证券江苏分公司、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等一批总部企业;菲律宾首都银行、友邦保险、安永南京分所等外资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则落子南京IFC,德勤南京办公室高级合伙人王玮坦言,企业2021年从新街口亚太商务楼迁址后,和锦天城律所等合作伙伴在一栋楼里,距离华泰证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等客户也更近,“看好建邺,也看好我们在建邺的发展。”
刷新天际线,打造“新封面”
伴随金融城二期C1主塔楼主体结构封顶,“塔尖城区”强力刷新南京天际线。沿江东中路往鱼嘴方向,河西南部地区还有大量待开发地块,蕴含城市发展的无限潜力,“塔尖”的新高度未来可期。
城市的产业高度与“物理高度”同步拔高。
当下,建邺正举全区之力建设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去年辖区落地南洋商业银行、弘业期货等一批头部机构,新增金融经营主体数量、备案基金总规模全市第一,南京新增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部落户建邺。待交付的河西德基世贸中心、金融城二期写字楼等高端楼宇,将为金融机构落地发展提供丰富载体,“金”字塔尖还在不断拔节生长。
向数字经济高地发起冲击,建邺正着力打造一批头部企业引领、生态企业集聚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平台经济头部企业所在楼宇犹如竖起来的超大磁铁,围绕它们进驻的企业,大多初始规模小、占用载体资源少、但爆发力特别强。”建邺高新区招商二部部长邵帅奇介绍,阿里生态链企业爱福路汽车营收4年翻了13倍,零洞数智办公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却实现了每年上千万元的税收。这些“小而美”的企业,奠定了未来辖区楼宇产值再攀高的基础。
城市功能决定城市未来。戴德梁行南京及合肥公司总经理魏建历分析,总部企业选址会围绕业务开展综合考量一个地区的载体品质、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度和商务氛围等。10年前,总部企业和专业服务业机构落地首选新街口,如今,不少优质企业正向河西CBD集聚,这客观反映出建邺区的城市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发展楼宇经济既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也是营商环境的比拼。点击建邺区“数字楼宇”系统,辖区主要楼宇的编号、楼宇内企业、企业经营情况等一览无余,每栋楼宇都配备“小莫”服务专员,大到子女入学、载体寻找,小到人员招聘、政策解答,“有问题,找‘小莫’”成为楼宇企业中的一句“流行语”。去年,建邺还在全区范围开展百千万“建邺合伙人”陪跑行动,根据楼宇企业营收规模等确立“三级莫莫服务团”责任制体系,为企业发展全程“陪跑”。
如果把现代城市比喻成一本书,写字楼就是书的封面,城市的格局、气度与抱负都映射其中。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宇是建邺区最具辨识度的名片,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跃升的强力彰显。
千亿GDP平地起,“塔尖城区”未来的高度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