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生态环境 > 正文
石梁河水库:小推车“推”出的江苏最大水库

“江苏大地,处处河湖,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石梁河水库建在连云港西北部的冈陵地区。石梁河水库位于新沭河中游,地处苏鲁两省的东海、赣榆、临沭三县区交界处,始建于1958年12月,建成于1962年12月,总库容5.2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91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生态养殖、旅游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如今已经成为惠及几百万群众的幸福湖。”

石梁河水库全貌

水库诞生,

始于67年前那份已泛黄的文稿

“石梁河水库的任务是防洪与灌溉,水库设计洪水位28.8公尺(米,作者注,以下同),最高洪水位29.4公尺,最高兴利水位27.3公尺(远景27.6公尺),总库容6.83亿公方……”这份1957年3月由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主持编制、草纸印刷的《沂沭泗区流域规划报告初稿》,静静地躺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的档案室里。从1957年起,在新沭河中游修建石梁河水库提到了议事日程。

1957年编制的沂沭泗区流域规划报告初稿

谈起修建石梁河水库,就不能不提治理沂沭河的“导沭整沂”工程。该工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流域性系统治理第一个水利工程,于1949年4月21日动工,被水利部列入“人民治水·百年功绩”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项治水工程。

劈开马陵山开挖新沭河,通过“导沭经沙入海”,将沂河、沭河上游洪水东调入海,减轻沂河、沭河沿线洪水压力。新沭河建成后,将沂河、沭河原入海路线整整缩短了130公里,成为沂沭河水系洪水入海的最便捷通道,上游地区洪水得以顺利宣泄。地处中下游的连云港地区却因“引河入室”,洪涝不断。由于新沭河河道打乱了区域原有的水系通道,在新沭河高水位行洪情况下,特别是下游的沭南、沭北洼地片区排水受阻,区域性洪水内涝灾害更加突出和频繁。在农业灌溉需要用水时,又因新沭河底坡降大、河道无法蓄水而无水可用。因此,地处新沭河下游两岸的东海、赣榆两县要求修建水库的呼声越来越大。被东海县群众尊称为“水利县长”的朱群、赣榆县老副县长孙树宽等老一辈治水人,在修建石梁河水库上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1958年9月,由原江苏省徐州专员公署水利局主持编制的《石梁河水库设计要点》记述,石梁河水库正坝曾以石梁河坝址与埠尚坝址进行比较,虽然石梁河坝址基础较好,但山东意见希望坝址尽量下移,东海、赣榆两县意见希望库容尽量加大。淮委综合各方意见和当地土质条件,最终决定坝址选择在孟曹埠、埠尚一线。同时,根据沂沭泗流域规划,淮委会同江苏、山东两省结合修建石梁河水库实际需求,对相关数据重新进行修订,最终将石梁河水库建设参数确定在“最高洪水位28.0公尺,死水位18.5公尺,近景兴利水位25.0公尺,远景兴利水位26.0公尺。水库正副坝各一座,最大坝高21.5公尺,最大坝长5200公尺……”水库设计时总库容5.6亿立方米,后经校核调整到5.31亿立方米。至此,石梁河水库前期相关工作基本成型。

关于水库的命名,在目前的文献上没有得到确切的信息。《沂沭泗区流域规划报告初稿》第四册第六节记述,“石梁河水库位于新沭河上,库盆界于苏鲁两省之间,坝址位于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村东面约1公里……”1959年10月编制的《石梁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地形水系章节中,记述“石梁河水库位于沭河石梁河附近……”根据水利工程冠名的惯例之一,多借用工程所在地的山川、河流称谓及地名等冠名。笔者认为,石梁河水库名称由来,应该是当初将坝址选在东海县石梁河村附近、库区又处在石梁河古河床上而得名。尽管最终将坝址下移至原孟曹埠村、埠尚村一线,但石梁河水库的名称没有改变。这种推测得到了部分尚健在的建设者认可。家住赣榆区沙河镇官庄村91岁的黄先荣,25岁时参加修建石梁河水库大坝,负责村里的施工土方丈量和土质把关,对修建水库这段历史记忆犹新:“水库里有个村子叫石梁河,传说附近还有张果老的垂钓台,里面的石头上有张果老坐骑的蹄迹。工程开工前后,就开始叫石梁河水库了。”

水库修建,

四年投入两县民工8万余人次

透过历史画卷,仿佛又回到了6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与自信,在缺衣少食、工具简陋的艰苦环境下修建了石梁河水库。

“英雄斩断沭河水,锁住蛟龙赛江南。”在这首经久传唱的民谣中,一湖碧水守护着下游百万群众生活耕作。

“水库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是民工的汗水浇筑出来的。”东海县石梁河镇王埠村村民王业才,1958年到水库修大坝时刚满18岁,他回忆道,“一辆小推车推土上坝要有七八个人用滑轮拉。一个班组一个滑轮,十余辆小推车,大家轮流推车拉滑轮。”工地上涌现出一个个劳动模范。王业才说:“当时胜泉村一个叫曹贵道(音)的民工,一辆小推车捆上8个长筐,推土1000多斤,是有名的先进。”据1960年4月共青团徐州专区石梁河水库赣榆县施工总队委员会的一份总结报告记述,城南共青团员王朗兴的定额达到9.5方,被工地党委命名“红色千斤车王”。1960年2月6日的徐州大众报也刊有《钢铁连长王际祥》的报道。

王际祥获得的奖状

据1997年出版的《赣榆县志》记载,徐州专署成立石梁河水库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第一期工程于1958年12月开始,赣榆县调2万民工施工,主要进行大坝清基,开挖导流引河。次年春,徐州专署令东海县调4000民工增援,于汛前共同完成主坝基坑土方回填。1959年10月,徐州专署改组石梁河水库工程指挥部,下辖东海、赣榆两个总队部和施工工务所。《江苏江河湖泊志》记载,1960年5月主坝、副坝合龙蓄水。续建配套枢纽工程于1962年12月完工。历时4年,共动员赣榆、东海两县民工8.1万人次。2001年出版的《连云港市水利志》记载,石梁河水库建设共完成初建土方648.7万立方米、石方19.5万立方米、混凝土5.35万立方米,民工工日1000万个、技工工日12万个,投资2115万元。

人工开挖溢洪道

“虽然零下十八度,脱下棉衣换单褂”,从这句在民工中流传的“顺口溜”,可以感受到建库时的火热场景。1958年11月15日《赣榆报》第一版上,有篇石梁河水库建设的报道:“石梁河水库是我县最大的水利工程”“到5号止,工地上已有一万多修库大军投入了清基、打坝和开挖引河的战斗,他们热情无比高涨,天不亮就上工,晚上一直干到半夜。”从这份报道看,石梁河水库实际施工时间比工程正式开工时间要早。

“打坝子时,要求可严了,必须是黄黏土,有腐质的土不要,土里不能有草根。”黄先荣回忆道,修建大坝时,先在坝基处往下开挖5米多的深槽,然后再回填土方。每堆铺一层30公分、40公分的土,就要用大型拖拉机拖着石碾子不停地碾压,然后再铺土、再碾压。“光是筑坝,就干了两年半。”

碾压

水库移民,

5万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搬离故乡

这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千百年来,他们在祖辈曾经耕种的土地上耕种,在祖辈曾经生活的土地上生活。就是这群淳朴平凡的农民,为了建设石梁河水库,或就近搬家移村、或投亲靠友、或拖儿带女远走他乡。他们的名字,叫石梁河水库“移民”。

提起石梁河水库建设历史,水库移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1959年12月1日—2日,徐州专区石梁河水库指挥部组织召开的莒南、郯城、赣榆、东海四县关于移民问题座谈会会议记录记载,“水库灌溉水位26公尺、汛期蓄洪水位28公尺,28公尺以下村庄,一律迁移”。工程涉及四个县的水库移民50067人、房屋43933间。1959年10月由徐州专员公署水利局编制的《石梁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水库区域移民计划章节中也有记述,淹没范围内共计迁移人口11046户、46972人。由于石梁河水库淹没区涉及苏鲁两省的徐州专区和临沂地区,为了便于做好水库移民搬迁工作,1970年9月,徐州、临沂两地区形成共识,将库区原属山东省的东朱范、南辰、石门头二村、石门头三村、东窝子等20个村庄共20121人划归江苏省。1971年5月26至27日,山东、江苏两省在徐州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在当年7月中旬完成行政区划交接工作,徐州专区的汤海南、赣榆的孙树宽、东海的赵文学等参加会议。

1983年江苏省内地级市区划调整,东海、赣榆从徐州市划归连云港市。1983年6月11至14日,徐州市水利局和连云港市水利局进行石梁河水库移民工作交接,该次会议纪要记载,全库区在防洪水位28米以下,共需迁移53500人,除已迁移的37500人,尚有16000人需继续搬迁。石梁河水库移民工作从195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才基本告一段落。

“那时候,听说要搬迁,村上人都不情愿,虽然是就近搬迁,但在农村是一件天大的事。于是,村干部、老党员就带头搬迁。”王业才所在埠尚村属于整村搬迁的水库移民村,搬到新址后改名王埠村。“搬到新村址,又出现新情况。因时间太匆忙,只能搭建‘丁头炮棚子’住,到了1962年才开始正式建房子。”据王业才回忆,王埠村有一部分人搬迁到海州区的浦南镇,由于入迁地是黑土地,新迁入的村民生活生产不习惯,加上与当地居民有矛盾,一部分村民在生活了几个月后又返回了库区。王埠村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有代表性,据当年负责水库移民的老同志回忆,外迁水库移民返回库区的,最多时能占到四分之一。东海、赣榆两县区的档案资料也显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库外迁移民返乡倒流问题严重。

石梁河水库移民为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为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想办法,筹资金、送温暖,帮助水库移民解决生活、生产上问题。部分迁移到城区附近的群众,进厂当上工人,住进了楼房。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市)十分重视石梁河水库移民安置,将移民安置在锦屏公社的桃花大队、酒店大队、岗嘴大队、刘顶大队。其中安排从事农业的,有248户888人;安排从事工业方面的,有磷矿334户1668人,港务局136户662人。46户244人被安置在新浦农场、园林寺园艺坊、市五金厂等3个单位。从2006年开始,国家又实施了为期20年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石梁河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都在安置范围。通过多年的后期扶持,石梁河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水库移民新居,一片片葱茏的广场绿地,还有标准化厂房、温室大棚、农民公园……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水库惠民,

530万人民尽享安澜之乐

“家家吃上米和面,住得楼上和楼下,人人都穿好衣裳,男女老少笑哈哈。”不知道何时起,这首民谣在石梁河水库库区和东海、赣榆两县传唱开来。

“多亏了修建石梁河水库,庄稼才有水灌溉。”黄先荣回忆道,“以前只能种旱稻,产量低,遇到旱天,收的没有种的多。自从水库建成,我们栽上了水稻、吃上了大米。现在是水稻小麦两季熟,土地种成了吨粮田。”“要不是共产党领导修水库,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刘曹埠村村民姜玉宝补充说道。

石梁河水库自1962年建成后,又历经多次的加固、消险、配套等工程建设,并在1992年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病险水库,1998年12月水利部批准石梁河水库加固和扩建。扩建工程总投资1.16亿元,包括新建南泄洪闸、南涵电站等工程,1999年8月开工,2011年5月完工。加固工程总投资1.789亿元,包括老泄洪闸和主副坝加固两个部分。

1984年拍摄的石梁河水库老泄洪闸

石梁河水库建成后,集水面积达到1.54万平方公里,成为江苏省最大的水库,在历年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中充分发挥了蓄洪、调洪和抗旱作用。在防洪上,主要是保证下游百万居民及连云港市重要设施安全,2020年8月14日,发生建库以来最大泄洪流量4790立方米每秒。石梁河水库不仅是连云港市地区的重要防洪工程,还承担着沂沭泗流域7.8万平方公里洪水调蓄之重任,更是沂沭泗流域洪水东调入海最便捷的行洪通道。在灌溉上,平均每年向东海、赣榆两县区送水约3亿立方米,为90万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在供水上,具有向连云港市临港工业区、徐圩新区、赣榆沿海产业区等供水保障能力。同时,水库还具有发电等生态功能,年发电量约500万千瓦时。

石梁河水库大流量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以来,连云港市全面打响石梁河水库非法采砂治理、“两违”整治、网箱清理、“三无”渔船清理四大攻坚战,清退砂场106座,拆除洗砂机214台套,拆解采运砂船1805艘,恢复滩地360万平方米,完成“两违”问题整改2000余项,销号无序网箱10.45万只,清理涉渔“三无”船舶3771艘。2021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出台《石梁河水库幸福河湖建设清水进城行动方案》,实施碧水畅流、生态修复、乡村建设、道路通达、文旅融合五大工程,推动石梁河水库幸福河湖建设。金沙碧水、蓝天倒映、鸥鹭旋舞,一幅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石梁河水库北泄洪闸

石梁河水库先后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江苏省最美水地标,2021年12月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2023年8月建成水利部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同年10月,石梁河水库鳙鱼入选全国地标美食。经过生态治理后的石梁河水库,已成为连云港市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和幸福河湖建设的新标杆,更成为苏北鲁南地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由连云港水利局提供)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