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两会聚焦丨让资本市场“江苏板块”成为产业发展助推器

“新增境内上市公司 58 家,首发融资规模 587.4亿元,均居全国第一。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达 110家43 家,保持全国第一”“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投放力度”……相较去年,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有了更多期待和要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江苏资本市场发展,并带来不少提案建议。

多位上市公司负责人作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参会,不约而同提到了“优质资源和创新氛围”。“上市后企业更爱‘比’了,比研发投入、比科技实力、比新产品占有率。”省政协委员,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金向华说,他们在2020年登陆创业板,得益于充足资金支持,“大刀阔斧”改革事业部门、加速研发新品种、提升生产工艺、扩张产能,更好地抢占市场先机。这几年,公司把超高纯度特种气体作为重点研发方向,加大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成为了众多知名电子半导体企业的供应商。谈起技术创新,他建议,加快建立江苏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推广奖励机制,拉长新材料产业应用链,拓展新材料应用研发领域,着力推动存量提质扩量。

“企业一定要练好内功,不断追求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市后,省政协委员、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鹏威总有种“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他介绍,公司是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不断发展为玻纤细分领域龙头,并完成对细分产业链的横向一体化布局。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

两会期间,1月24日,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再增一员,至此江苏A股上市公司达691家。记者注意到,不少代表委员为金融助力企业上市“加速跑”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必须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围绕金融强国目标做好资本市场的事情就是‘国之大者’。”省人大代表、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力表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对江苏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意味着重大机遇。他建议,要聚焦硬科技,培养优等生,推动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持续培养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帮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政策和上市监管要求,不断做大做强。同时,因地制宜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地方产业集群式发展,以点带面不断培养和推动重点产业集群的健康规模化发展。

加强资本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赋能,也是省人大代表、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澄伟一直思考的问题。元禾控股通过投资创新企业、服务科创产业、引育科技人才等方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本助力。目前仅苏州地区,元禾控股直接投资项目596家次,金额151亿元;通过子基金投资企业203家次,金额69亿元。“围绕江苏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开展投资和服务,始终是元禾控股的立身之本。”下一步,元禾控股将以“打造一流投资机构”为目标,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积极主动对接高能级金融资源。

省人大代表,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主任张东驰说:“在风险投资引导方面苏州很有作为。但是,擅长伴随科学家成长、做科技投资第一棒的天使资本仍显不足。”他建议,要引导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创投机构更早介入技术研发和产品商业环节,打通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通道。他表示,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途径,并非最终目标,要科学理性看待上市,寻求公司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娴 崔昊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