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苏州港2023年度年终答谢会举行。据会议透露,2023年,苏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58.2万标箱、货物吞吐量5.93亿吨,同比增长3.5%和2.8%,再创新高。
其中,太仓港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3.9万标箱,位居全国第8位、全球第22位;张家港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常熟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增幅高达37.7%;园区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标箱;疏港铁路累计实现到发588列、5万标箱,同比增长40%。各港区按照港口功能定位和发展特色,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围绕港口物流贸易,全年引进200余家企业注册在本地,吸引更多“人、车、船、货、资金、信息”流入苏州港。
苏州港在全国航运版图中,地处长江入海口咽喉地带。江海联运的独特优势,让苏州港成为江苏最大港、长江第一大港、中国内河第一大港。苏州港分为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太仓港区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内河园区港、新区港、白洋湾码头。去年5月,苏州港管理委员会进入实质性运作,整合三个港区的锚地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增强全市港口辐射能力,推动港区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2023年,苏州港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机遇,推动“沪苏同港”“甬苏联动”,“苏申快航”“苏甬快航”为长江江海中转枢纽港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苏州港与上海港共同推出“苏州ICT2.0”“沪太通3.0”升级版水运服务,与宁波舟山港推动大宗散货业务资源共享,加强与省港集团和安徽等中上游港口的合作,共同助力区域物流链供应链持续稳定。
“苏州港将积极参与构建长江港航命运共同体,投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全力打造改革创新发展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标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 苏州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主任邵建林说。
在新时代、新要求下,长三角港口如何继续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2024年各大港口又如何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如何深度整合长江港口资源?现场,来自长三角、长江沿线的港航大咖们围绕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促进合作、共谋发展。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表示,苏州将强化港口、航运、物流、金融、贸易、口岸等多方位的要素保障,让优质资源“活”起来、让经营主体“动”起来、让发展氛围“浓”起来,全力为港航企业在苏州和苏州港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努力把苏州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等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