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昌科技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达3家;新增规上企业17家,总数达203家;广大鑫盛(二期)成为张家港首例“成交即拿地、拿地即发证、发证即开工”的重大项目;飞翔医药产业园获批苏州首家医药产业园(绿色制造)……刚刚过去的2023年,借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张家港市凤凰镇再次创造了诸多高光时刻,连续两年获评张家港高质量考核第一等次。
凤凰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我省首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去年迎来了改革十周年。新起点新征程上,凤凰镇发布“江南美凤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专项品牌,相继推出“河阳红·党建引领”“凤立办·审批服务”“凤先锋·综合执法”等五大系列子品牌,一步一步破除机制障碍,梳理出“局室统筹+条线落实”“精准服务+高效指挥”“一张网格+多元解纷”的新体系新模式新服务,用改革凝聚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提速了镇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特色半导体四大主导产业创新集群托举起了全镇近七成的经济总量。
精简层级提高机构运行效率
乡镇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和服务发展的最前沿。对凤凰镇来说,提升人员统筹的有效性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没有精简的层级,便不可能有职能机构的顺畅运转。从2013年整合相对分散的办、站、所、中心等单位,搭建“两室七局一中心”,开启“局室化”运作,到2020年优化设置“一室八局一中心”,实现“条线化”运作,再到2023年把经服中心、农服中心、文体中心等6个镇属事业单位整合为1个事业单位。历经三次优化调整,凤凰镇形成了“局室化、大部门”的运作架构,实现了组织架构的扁平、高效运行。
凤凰镇“一室八局一中心”机构体系的建立,打破了原本行政、事业、编外人员“各自为政”的界限,这时候,如何灵活调配干部队伍,又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必答题。
在统筹使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凤凰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不同身份的干部,拿出不同的考核办法,并把表现优秀的编外人员纳入镇管干部规范统一管理。凤凰镇还制定机关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办法虽然每年更新,但“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始终不变,为的就是把业绩出色干部选拔出来。
机构层级减少了,干部调配效率提高了,一减一增之间,凤凰镇基层整体调度的“灵敏度”更加彰显。
事实上,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凤凰镇不仅向自身要效率,还与市级部门协同、兄弟板块协同,汇聚改革合力。凤凰镇和塘桥镇地域相邻、文化相融、产业相通、生态相依,双方达成了区域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实施“现代产业融通”“文旅资源整合”“体制改革协同”“干部队伍共建”四大工程。去年7月,两镇启动党建阵地“共享示范带”,推出先锋阵地共享计划,8名村书记签约共建,共同探索古村文脉、基层治理“抱团”发展模式。
柔性管理叫响营商环境口碑
“因为对一些法律概念比较模糊,我们在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轻微违法问题,但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采用‘首次黄牌免罚’方式,最大程度为企业降低了影响。”对于几年前的一次轻微违法行为,凤凰镇某建筑企业负责人董先生记忆尤深。他表示,这种做法非常人性化,值得推广。
正如执法方式越来越人性、越来越文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每一次深化,都是凤凰镇对自身职能、理念、运行模式的一种升级。
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凤凰镇始终把服务辖区百姓和企业作为落脚点,瞄准“行政审批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张网、管理服务一中心”的建设目标,把“放管服”改革贯穿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和集成指挥的全流程,提升便民惠企举措满意度。
在行政执法上,除了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和“免罚轻罚”,凤凰镇还在全市首创“执法观察员”制度,聘用企业家、教育工作者、社区干部等不同行业主体担任执法“特聘观察员”,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在行政审批上,凤凰镇成立苏州市首家乡镇行政审批局,目前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大厅52个窗口可办理涉及25个市级条线部门的500项审批服务事项,年办件超10万件。围绕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公共服务三类重点事项,凤凰镇还成立帮代办队伍,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业务。
在集成指挥上,依托“云凤凰·智慧平台”,凤凰镇集成指挥中心整合各联动单位数据信息,接入网格管理、指挥调度、经济发展等八大模块,科学分析、精准研判、及时处办各类“疑难杂症”,最终实现一图感知、一键决策、一体指挥。
也正是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凤凰镇的“刚性管理”变少了,“柔性管理”变多了,无论是企业家开厂办企,还是老百姓个人办业务,都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与实实在在的便利,营商环境的口碑叫得更响了。
文明善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自打凤凰镇村(社区)都建了非诉服务中心(站)后,百姓之间有了矛盾,便多了一个调解的渠道。“乡下邻里之间闹点矛盾很正常,以前的解决办法要么就是拖着,要么就是起诉,现在都可以去那里聊一聊,乡里乡亲的,上法院着实没有必要。”双龙村村民刘女士说。
建立非诉服务中心(站),是凤凰镇把矛盾纠纷预警在早期、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的创新举措。中心(站)配备网格调解员、普法志愿者、法律工作者“三支队伍”,采取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重大纠纷联合化解、非诉纠纷分类衔接等“六项机制”,形成了多元共治的解纷体制。这两年,凤凰镇群众安全感均接近100%。
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凤凰镇把增进百姓福祉作为最高追求,以基层网格治理、非诉调解机制和基层法治建设为抓手,持之以恒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基层网格治理为例,凤凰镇在科学划分镇域网格、配齐配强综合网格员的基础上,把全镇20个警务网格、90个综合网格、20个专业网格进行功能整合,让传统的“民警+辅警”警务模式搭上网格化联动机制,实现“1+1>2”的效果。
而依托基层法治建设,凤凰镇还组织司法干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开展法律服务,发挥司法行政专业和资源优势,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重点问题,平均每年服务群众5万人次。
在凤凰镇,网格力量和法治细胞的充分激活,不仅把群众的“闹心指数”降了下来,“幸福指数”提了上来,还感染更多百姓加入治理行列。
如今,双塘村肖家巷农家乐坊等地,不定期开展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既给村民搭建了解决事关自己切身利益问题的平台,还给村民提供了建言献策美丽乡村建设的平台。也正是借助一场场协商议事活动,凤凰镇百姓提升了文明程度,一个“更具魅力的现代化江南精品示范镇”也逐渐展露现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