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龙年将至,来博物馆开启“寻龙”之旅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 舒馨)新石器时代的龙形玉饰件,展现出奇幻莫测的龙形象;春秋的“罗儿”铜匜,生动诠释了古代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三国吴时期的青瓷堆塑飞鸟楼阙灶,繁复的堆塑令人印象深刻……随着甲辰龙年春节越来越近,南京市博物总馆打造的“中国龙——甲辰年贺岁展”,引得市民游客争相打卡。

“这次展览让孩子们感受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十二生肖中的龙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福建游客张先生说。作为沿海地区的居民,张先生对中国传统习俗和龙文化的喜爱尤为浓厚。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让孩子们对龙这一象征吉祥、尊贵和力量的文化符号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感。

“我们本次的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南京市博物馆馆员胡婧表示,这五个单元分别为“想象之龙”、“飞天之龙”、“吉祥之龙”、“至尊之龙”、“金陵之龙”,以时间为线索,从龙形象的起源与演变、龙文化的内涵、南京的龙文化印记等方面进行阐述,集中展示南京地区“龙”形文物及民俗非遗展品共计180余件套。

“为了突出展览的南京特色,我们在展品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大多是南京出土的文物,涉及青铜、玉器、瓷器、陶器、金银器、书画、织绣等多个门类。”南京市博物馆馆员胡婧详细介绍,“展览内容也强调南京与龙的深厚渊源,比如南京营盘山遗址龙形玉饰件、薛城遗址蚬壳堆塑遗迹等内容,这是南京地区龙文化起源的重要实证。展览还重点呈现了一批龙纹云锦。明清时期,南京作为龙纹云锦的重要生产基地,在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些之前很少展出或从未露面的文物,比如江宁湖熟窑上村M6出土的龙首纹玉璜、江宁将军山M12出土的“周家”铭四神画像砖、江宁建中宋墓出土的龙首形玉饰件等等,真正实现了让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

除此之外,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许多趣味十足的互动设计,并偶遇了一只可爱的“小龙”。据了解,这只“小龙”的扮演者是南京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肖米然,作为服务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她每月都会来提供志愿服务。在这次的展览中她扮演了一个与龙相关的角色饕餮,通过让大家猜测自己身份的方式来吸引游客盖章打卡。“虽然以前了解过龙生九子的故事,但对于每种龙的具体特征并不十分清楚。借着这次展览的机会,我提前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做了不少功课,已经基本掌握了每个龙子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肖米然说。

胡婧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底,除了盖章打卡活动外,在春节期间,还有传统游戏、非遗展演、文化演出表演等。“近期国家文物局也发布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工作要求,我们希望这个生肖贺岁展能够成为今年南京新春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欢迎观众朋友们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来南京市博物馆参观展览。”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舒馨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