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七天内四遇“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有了“靖江序列”

交汇点讯 “这次野外考察,我们很期待观测到已经识别的3个长江江豚个体。”1月21日—27日,长江江豚调查队到靖江进行新一年度的首次野外考察。团队专家汪正飞介绍,在持续7天的调查中,调查队有4天在长江靖江段观测到了江豚。而此前经过60航次的船只调查,他们已在长江靖江段精准识别出3头具有独特“标记”的江豚,这一发现意义重大。

长江江豚是目前长江中唯一存活的鲸类物种,有着“微笑天使”的美称。地处长江下游的靖江段,是各种鱼类的洄游家园,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人心,江豚频现长江靖江段,成就独特的“江中一景”。

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受泰州市靖江生态环境局委托,由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组建的长江江豚调查队共计在长江靖江段进行了60航次的船只调查,累计考察航程达2400余公里,目击长江江豚67群次、235头次。

图为长江江豚调查队在观测江面情况。 盛义 摄

1月27日是调查队本次野外考察的最后一天。当天上午,船只行驶到靖江牧城公园江段时,两头江豚出现在调查队的视线里。与以往观测到的江豚不同,这两头江豚似乎尤为“显眼包”,它们在离江岸不足50米的江面上欢跃着。“如果站在岸上观测,很容易看到江豚的身影。”汪正飞分析,这两头江豚正在觅食。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长江靖江段稳定栖息着2个长江江豚族群,分别位于牧城公园江段和夹港江段,总计数量可能在40头以上,表明长江靖江段是江豚分布的重点区域。调查队还发现,这次观测到的江豚中有3头具有独特“标记”,分别位于各自颈部、眼部和背部。因此,这3头江豚分别“获编”TJ-1、TJ-2、TJ-3,简称靖江1号、靖江2号、靖江3号,TJ为泰州靖江的缩写。

江豚全身灰黑色,头短,额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由于较少跃出水面以及相似的外形特征,江豚个体难以被准确分辨。而调查队这次拍摄的照片清晰显示出3头江豚的“专属痕迹”,“靖江1号颈部有勒痕,靖江2号眼部周围有2处孔洞,靖江3号背部凹凸不平。”汪正飞说,由于多次观测以及多角度清晰拍摄记录,判断这些“标记”为明显的、永久性的识别特征,因此将这3头江豚列为可识别个体。

图为TJ-1号江豚。 长江江豚调查队 摄
图为TJ-2号江豚。 长江江豚调查队 摄
图为TJ-3号江豚。 长江江豚调查队 摄

调查队表示,这3头江豚的独特“标记”,实际上是其受伤区域,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靖江1号、2号、3号的出现,为后续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汪正飞说,调查队今年每个月都会到长江靖江段开展1次为期7天的野外考察,力求进一步揭示该江段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季节性分布特征等关键问题。长江江豚有了“靖江序列”,无论对开展江豚属类的科学研究,还是对记录调查长江靖江段乃至长江全流域江豚的位置分布、行为活动等,都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长江江豚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通讯员 吴媛 陆林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