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常州:“生产湖”变“生态湖”,“老渔民”变“养殖大户”

□杨成武 张旭

1月30日,长荡湖畔,常州金坛区指前镇清水渎村,66岁的蟹农丁和平撑着小船,熟练地往自家塘里下蟹苗,一只只扣蟹欢快地跃入水塘。

2016年前,丁和平还是长荡湖上的渔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湖边,靠水吃水。长荡湖曾在全国率先进行网围养殖,渔民们纷纷进湖“圈地”,湖水被严重污染。

丁和平的儿子丁辉在“船楼”上出生,见证了长荡湖从“生产湖”向“生态湖”的转变,“2016年开始,政府花大气力对长荡湖进行综合整治,渔民们纷纷洗脚上岸,重新找到了谋生路子。”

水还是那湖水,“吃法”已不同。丁和平父子搞起了螃蟹养殖,在村里承包了30多亩水塘,每年有30多万元收入。62岁的老渔民周妹英有捆蟹的好手艺,每到螃蟹季,她和老姐妹们就成了养殖户争抢的“香饽饽”。

渔民变回村民,凭借“长荡湖大闸蟹”的品牌影响力,清水渎村成功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村党总支书记鲍卫强说:“育种、养殖、运输、捆扎全产业链发展,全村年综合收益超4000万元。蟹文化还融入乡村旅游,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水清、景美、人靓。如今的清水渎村,“村如其名”,与长荡湖相互衬映,绘成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