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忙年、掸尘、贴春联 民俗专家解读盐城过年习俗

新华报业网讯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盐城地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月4日下午,由盐城市社科联、盐都区委宣传部指导,盐都区文旅局主办,盐都区图书馆承办的春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举办。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全民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恒的精神支柱。2006年5月20日,春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介绍,从腊月开始,老盐城人就开始忙着准备糯米粉、磨面;一过腊月半,就开始蒸年糕、涨饼、炒炒米。临近春节,家家户户还都要买鱼。在盐城西乡还有抢买鲶鱼的习俗,取意“年年有余”。

王登佐说,盐城人把送灶和接灶合称祭灶,春节便从祭灶开始。送灶以后,即从腊月廿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晚上止,人们便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做“掸尘日”或“除尘日”,之后便是贴春联,“大年三十”晚饭后,长辈向尚未结婚成家的孩子发放过年的节日钱,此地叫“压岁钱”。大年初一,由于这一天为一年之始,为了图吉利、祈求平安,更希望能有个好的开头,不少人家会在孩子们枕边都备有大糕等食品,吃“开口糕”,谓之张口吉利,开口就糕(高),二是放“开门鞭”,谓之,早开门,早发财。三是点“财神把”,来兆示来年节节高,四是烧“天地纸”祭天地,还要吃小汤圆,意在全家团团圆圆。“除此以外,老盐城大年初一还有许多习俗,如‘跳财神’‘玩麒麟’‘舞龙’‘舞狮’等。”王登佐表示,那些依附于“过年”并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都是祖先留给后世的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据悉,本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该项目获得盐城市社科联专项资金资助。书友围绕春节的历史起源、演变、发展、民俗、诗词、故事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并参观了民间收藏家杨建提供的春节主题藏品展,以及盐都区图书馆数字体验区。(王璇一)

责编:卞小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