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上午,雨夹雪,伴随着寒风,刺骨地冷,但泗洪县魏营镇的富园西瓜合作社大棚内,却温暖如春,十多位村民正忙着嫁接西瓜苗。“这是今年新改良的品种,正月前就能出售了。”合作社负责人杨凯旋拿起一颗嫩绿可爱的西瓜嫁接苗高兴地跟记者介绍说。

“新品种技术从哪来的?”“镇西瓜产业综合服务中心。”
“西瓜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可以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农资超市、西瓜医院等各式服务。”一旁的魏营镇党委书记冯超介绍说,魏营镇西瓜种植历史悠久,素有“西瓜之乡”美誉,但受技术、信息等多种因素影响,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状况,镇里高标准建设了西瓜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只要农户需要的,中心都会想方设法满足。

“育苗十几年了,基本靠经验,外面的市场行情根本不清楚。”杨凯旋说,以前每年从11月底开始育苗,春节后上市,年育苗量在150万株。去年,杨凯旋到镇西瓜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听省农科院专家授课,并在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引进了几个新品种,不仅年育苗量增加到400万株,秧苗上市时间也提前了20天。“别小看了这点时间,春节前秧苗价格在1.2元每株左右,是正月十五以后的一倍左右。”
正在忙着秧苗嫁接的魏营镇刘营社区村民刘桂香,今年45岁,看到西瓜嫁接工缺还赚钱,便在西瓜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学习了嫁接技术,成了身怀绝技的“新农人”。“每株5分钱,一天能嫁接5000多棵,成活率在90%以上。”

“嫁接的西瓜苗长出的西瓜不仅口感佳、品质好,价格也高出普通西瓜很多。”杨凯旋说,正常西瓜种植不能重茬,但经过嫁接的西瓜,基本不受影响。“我们基地的15位嫁接工基本上都是服务中心培育的同门‘师姐妹’,日工资在300元左右。”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贵在技能人才支撑。魏营镇充分利用西瓜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紧盯重点创业人群,强化供需对接,加快帮“孵”。仅2023年,就开展培训5批次500人,其中150多人从事西瓜种植后期相关工作。冯超说:“中心的孵化服务正不断延伸,以西瓜为主,草莓、葡萄、羊肚菌等为辅,形成了研、育、产、管、销一体化运行模式。”

走进魏营镇菌瓜种植示范基地,刘营社区村民夏传超正在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16至20摄氏度是最适宜羊肚菌生长的温度,还要保证充足的湿度……”很难想象,眼前侃侃而谈的他,三年前还在南京做着五金生意。“羊肚菌收后,正好种西瓜,这种套种模式目前周边还很少见。”
发放创业贷款、专家定期培训、上门指导……贴心的扶持,让夏传超创业信心越来越足。“目前经营40个大棚,每个大棚收入在3万元左右,3月底就能上市了,一年七位数收入不在话下。”

西瓜农场、草莓合作社、羊肚菌示范基地……一个个“孵”出的“领头羊”带动发展多样化的特色致富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魏营镇西瓜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累计入驻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92家,孵化成功59家,孵化成功率达64.13%,实现返乡创业150余人,带动就业762人。不久前,该中心获评2023年省级农民实训基地和2023年度省级创业示范基地,成为宿迁市第一家农业类型创业孵化基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明泽 通讯员 许哲 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