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求是网评论员: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理论是意识形态的基石。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事实充分证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体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指明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

理论研究越深入,对意识形态的支撑就越坚强有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从总体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从理论指导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从具体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3点要求。一是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二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通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做好文物古籍发掘、整理、利用工作。三是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