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新年开新局,盛会谋胜势。在全省两会召开期间,新华日报社启动“新春走基层”活动,并在交汇点开办“‘新’火成炬向春行”专题,紧扣“新”字,聚焦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新消费场景、新职业、重大项目新进展等,展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强富美高”的好风景。
除夕的夜晚,万家团圆。在镇江市荣炳盐矿区,寒风凛冽,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江苏煤炭地质局勘探三队的四台大型石油钻机矗立在工程现场,四个井场的8口大口径储库井正在通过“S”型丛式井的先进技术,打通该地区的盐穴储库通道。
来到钻井现场,高大的钻塔深入夜空,十多米高的钻井平台上灯火通明,钻机在轰鸣,身穿红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上下钻杆,每个人脸上冻得通红,但身上直冒热气。“地质工作有‘三光荣’‘四特别’的优良传统,我们井队的职工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炎夏寒冬从不叫苦,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次实施的是国家重点工程,我们深知肩负的使命,一定要保证完成任务!”井队长王甲明专心致志地操作钻机,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着坚毅与执着。

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是主要服务国家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级中央企业,1952年建队,70多年来转战大江南北,共探明煤炭储量约67余亿吨。近年来,为更好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在巩固和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同时,向岩盐勘探与采卤井施工转型。先后在江苏金坛、淮安等地区实施中深岩盐探井、探采结合井、生产井及水平对接采卤井,并在盐穴地下储库井施工领域形成全国领先优势。

“我们利用在地质勘查领域的核心技术,与中盐金坛、中石油钻井院合作,首次将以往在煤层气、页岩气领域‘丛式井’理念应用到盐穴储气库建设中,在全国盐穴储库领域首次尝试施工大口径‘S’型丛式储气井,开创了全国盐腔储气库建设领域的先河。”项目负责人宋延超如数家珍。他向记者介绍道,我省有丰富的盐资源,金坛、镇江、淮安等地有大量采空后的盐穴。由于岩盐具有非常低的渗透性与良好的蠕变性,力学性能较为稳定,具有易溶解于水的特性,因此,采空后的盐穴成为存储不溶解盐的物质,如石油、天然气、空气(压缩空气储能)、氢气、二氧化碳气甚至核废料的良好场所。

在储气应用方面,目前在金坛就建立有三座储气库: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金坛储气库、中石化“川气东送”金坛储气库和港华燃气金坛气源保障中心。形成总库容量49.8亿方,工作气量31.3亿方,调峰能力达11亿方的储气规模,相当于1.1亿户家庭10天的用气量。

“截至2023年底,勘探三队在金坛、荣炳地区已累计施工完成大口径储库井28口,实现4座废弃盐穴老腔近120万立方米地下空间的再利用,目前帮助建成投产储气井8口,总库容量4.3亿标方,工作气量超2.7亿方。参与施工完成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盐穴储能井,该储能系统为国家示范工程,已投产发电,一个储能周期可存储电量30万度,可供6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量,年发电量约1亿度,在服务地方能源调峰及国家储存战略上,我们一直走在前列。”值守在项目现场,与一线职工共度佳节的勘探三队党委书记、队长於昌峰自豪地说。
在项目部党员活动室,记者看到一份江苏煤炭地质局2024年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全局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秉承“地质报国”初心,坚持“地质立本、科技赋能”发展理念,以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为己任,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战略,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为保障我省能源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担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茹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