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贝塔贝塔贝塔贝塔,开坦克的贝塔……”昨天晚上,当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音乐声响起,你发现了吗?在2024央视春晚节目《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中,有6位来自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的老师们,他们作为军工专业教师代表登上春晚舞台,唱响了歌曲串烧《舒克和贝塔》!
在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主题曲中,理想照进现实!当年守在电视屏幕前看动画片的少年们拔节生长,也从当年看舒克贝塔的孩子们变成了如今制造坦克的老师和工程师们。
这6位老师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火箭导弹发射工程系副教授任杰博士、车辆工程系副教授王尔烈博士、弹药工程系副教授丁力博士、火炮工程系讲师林圣业博士、火箭导弹发射工程系讲师杨春浩博士、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讲师郭飞博士。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和南理工的校友们也为他们和点赞:“果然开坦克还得看南理工的贝塔!”“厉害了,我的母校!”“看到机械学院的时候,在全家人的掌声中起立欢呼!”……

其实,6位南理工人登上万众瞩目的央视春晚舞台。既是对他们肩负使命、默默奉献的褒奖,也是对南理工70年来砥砺奋进、献身国防做出卓越贡献的肯定。

南京理工大学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分建而来,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历史阶段,于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建校70年来,南理工人以矢志报国舍我其谁的豪迈情怀,将“献身”镌刻在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之上,铸就了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肩负“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神圣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谱写了一曲强军兴国的时代凯歌。
在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发中,南理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9年,已是上校的祝榆生主动要求走向课堂“充电”,选择来到“哈军工”学习深造,学习武器专业知识。后来,炮兵工程系从“哈军工”分建出来,并组建成为炮兵工程学院。1962年,祝榆生被任命为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1984年,祝榆生被任命为新型主战坦克型号(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

研制技术复杂的新坦克,堪称“超级工程”。第三代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承载着国家希望。
在三代坦克的研制过程中,处处有南理工人献身国防的身影。为解决坦克破甲弹的指标问题,78式82毫米破甲弹的主要设计师、南理工(原“华东工程学院”时期)教授朱鹤荣协助弹厂攻克技术难关,将三代坦克搭载的125毫米破甲弹的威力提升到了设计指标的水平。

三代坦克的低温感火药装药技术相关研究,由南理工(原“华东工程学院”时期)“火药王”王泽山院士牵头解决。王泽山研发的一系列装药新技术不但在三代坦克的后续型号上获得了使用,而且推广到许多口径的炮弹上,使我国炮弹装药技术站到了世界最前列。

此外,南理工牵头成立了装药安全性转向分析组,南理工教授、弹药专家赵国志牵头成立课题组,设计了带有测压孔的短管炮作为实验平台,为找到三代坦克研制中出现故障的原因提供了技术支持。

1999年10月1日,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的现场,首次公开露面的、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发的ZTZ 99式三代主战坦克组成的方阵从天安门广场前隆隆驶过。三代坦克的第一次亮相受到世界瞩目,引起巨大反响,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制的世界一流坦克!


从“哈军工”到南理工,作为共和国火炮人才的摇篮,南理工人伴随着新中国火炮的发展,历经仿制、改进阶段,最终实现研究提高与自主开发。
在2019年国庆大阅兵中,

学校学科体系不断壮大,逐渐发展形成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强势工科、特色理科、精品文科、新兴交叉”多学科发展模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