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春节健康提示|过年剩的隔夜菜还能不能吃?真的致癌吗?

热热闹闹地过年,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可满满一大桌,能一顿吃完的却很少,吃又吃不下倒了又可惜。问题来了,隔夜饭菜会致癌吗?该如何妥善保存呢?来看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医师王霞的分享——

隔夜饭菜会致癌吗

首先,隔夜饭菜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然而,隔夜饭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通常较低,一顿隔夜饭菜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足以致癌。

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主要来自不当的烹饪方式、保存方法以及长期摄入某些有害物质。如果食物在烹饪和保存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长期食用含有致癌物质的食物,才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隔夜饭菜真正的安全风险,是在食物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烹饪出的美味佳肴在长时间放置冷却后,致病性微生物可能会悄然滋生。尤其是那些富含蛋白质的水产品、肉蛋类和豆制品,它们更易成为细菌和微生物的温床。这些“入侵者”可能引发食物变质,进而引发胃肠道不适。而且,隔夜饭菜中的营养成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流失,降低其营养价值。

如何安全保存隔夜饭菜

很多人习惯等饭菜在室温下放凉了再放进冰箱,这是不正确的。如果没吃完,一定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4℃至60℃属于危险温度范围,细菌容易生长繁殖。超过60℃时,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4℃及以下的储藏条件,能降低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度,相对比较安全。如果饭菜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细菌会快速繁殖。同时,长时间的放置也会让饭菜暴露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当中,加剧了变质的风险。

所以,如有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减少翻动,放在干净的密封盒里盖好盖子,然后置于冰箱冷藏保存。这样能够尽快降低菜肴的温度,并使密封盒内形成负压,从而降低食物变质的风险。蔬菜类建议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以免营养流失和细菌滋生;肉类、禽类可在冰箱冷藏1至2天;海鲜类尽量当天吃完;米饭、面食类冷藏可保存1至2天。

再次加热食用需注意

如当天有吃不完的饭菜,也要尽可能在2天内吃完。食用前,需检查食物是否有异味、变色或发霉等迹象。加热时需做到均匀、彻底加热,适时搅拌食物,确保每一部分都能充分受热。食物内部温度务必达到70℃以上,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微生物。同时,吃多少热多少,不要反复加热。

1 动物性食物

在动物性食物中,再次加热时,虽然会损失一些维生素B族,但蛋白质和矿物质可以得到保留,口味上也没有太大变化。但虾蟹贝类等水产品烹调通常以鲜嫩为上,加热时间较短,如果加热不透,未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即便在冰箱中冷藏,也有致病性微生物的繁殖风险,应当尽量先吃完。

2 凉拌菜类

凉菜类更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不便二次加热,因此也应尽量当天吃完。

3 蔬菜类

如果做了一些蔬菜,应尽量先把茎叶类蔬菜吃完,因为再次加热后蔬菜的颜色变暗,质地软塌,口感较差。同时蔬菜经过久放和重复加热会损失大量营养素,如维生素C的含量会因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菜汤中钠的含量则会相应增加,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不利。

4 主食类

如果剩了米饭,也可以加胡萝卜丁、肉末、鸡蛋等做成炒饭,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剩饭,还能丰富营养。如果剩了饼、馒头、包子、饺子等面食,装入保鲜袋或饭盒中,第二天食用的可冷藏,其余放入冷冻室,需要食用时上锅蒸。

再次强调,一旦发现隔夜饭菜的味道已经不新鲜甚至变质了,就千万不要再吃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婴幼儿、老人、孕产妇以及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更需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尽量避免吃隔夜饭菜。

节约粮食 按需备餐

我们应养成节约粮食、按需备餐的好习惯。在烹饪时,合理控制食物的分量,既能满足需求,又能避免浪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责编:乔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