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观影人次和票房全国居首,春节档票房频破纪录背后的启示?

省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龙年春节档,全国票房破80亿元,其中,江苏产出票房超7.98亿元,观影人次超1590万,票房、观影人次均居全国第一。《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位居江苏票房前四位。不断刷新纪录的春节档带来怎样的启示?观众的观影心态又产生了哪些变化?

情感共鸣缔造电影高票房

“春节档主打‘合家欢’,很多人带着家人一起看电影,看的是一种氛围。”徐州电影协会会长宋军认为,春节假期,与观众产生情感连接,放大共情点,是缔造高票房电影的大招,这一点在《热辣滚烫》这部影片中体现得尤其鲜明。

影片中,每个角色都没有所谓的光鲜亮丽,女主人公乐莹,也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孩,但正是这份平凡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真实平凡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认为,《热辣滚烫》中,戏里乐莹的失意人生交错着戏外贾玲的快意人生,双重叙事的样态让观众做了一场痛快的白日梦。“影片中,每一次深蹲,每一次奔跑,每一次出拳,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挥汗如雨,每一次咬牙坚持,每一次泪流满面,是属于乐莹的高潮情节,但更是属于贾玲的英雄本色。”

近年来,传达真挚情感的影片频频“出圈”。比如,《你好,李焕英》传递的是最朴素的母女情,“我记忆中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我没有做过一件让我妈妈省心的事”,这些质朴的台词,不断戳中观众的心。《送你一朵小红花》关注抗癌人群,以不失温情的手法,讲述主人公以乐观态度来抵御生活苦难,“小红花,奖励你人生第一次积极主动”,不煽情,却戳中泪点。

另外,宋军认为,《热辣滚烫》出圈的背后,还有崛起的女性力量。影片中对女性的凝视温柔且舒服,在历年春节档影片中,女性观众比例大于男性观众。当女性观众成为观影的主力人群,更多女性视角的影片越来越受到欢迎。

国产片IP开发潜力无限

今年春节档有两个国产IP,一是“飞驰人生”,一是“熊出没”。

《飞驰人生》上映6天票房破10亿元,最终斩获超17亿元票房。拥有如此强大的观众基础,5年后,韩寒带着《飞驰人生2》回归。人到中年,他似乎更能理解人到中年的局促,影片中,带着满是伤病的身体和缺少零件的赛车,张驰最后一次踏上巴音布鲁克的赛道,车胎拉起漫天飞舞的烟尘,张驰用极速漂移通过一个个S形弯道,享受每一次漂移带来的酣畅淋漓。这一次,张驰不再执着于名次和输赢,只想奋力一搏,给曾经的自己一个交代。

“流水的春节档,铁打的‘熊出没’。”“熊出没”系列上映了10部,票房从2014年《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的2.47亿元,一路飙升到2024年《熊出没·逆转时空》的14亿元,10年来,整个“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累计票房近70亿元,俨然成为春节档的一个金字IP。

国产片IP如何打破“续集魔咒”?徐州市电影协会会长宋军表示,系列电影也要随着时代不断成长,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精神内核上。

他说,《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自问世以来,便不断与“流行元素”和“科幻元素”相结合。《熊出没·逆转时空》一共1300多个特效镜头,是《熊出没》系列电影中特效制作量最多的一部。保持主角人物的成长弧光,也是突破“续集魔咒”的关键。《熊出没·逆转时空》中,光头强变身“打工人”,奔波在起早贪黑的工作与生活里,很容易让成年观众产生共鸣。不断增加的成年群体的元素,将《熊出没》的受众从亲子群体延展至全年龄层。

《飞驰人生2》中,从人物塑造、喜剧效果到叙事节奏、赛车场面,都实现全面升级。从“我不是想赢,我只是不想输”到“输也要输得漂亮”,韩寒拍出了中年人失意之后的坚持本心,这是每一个经历过打击的成年人才懂的浪漫和热血,这样的世界观是高级朴素的,它鼓励人们找到心中热情的所在,不管是否成功都不放弃。

期待更多有探索精神的作品

这个春节档,张艺谋执导的现实主义喜剧电影《第二十条》表现亮眼。电影披着的是喜剧外衣,展开的却是对于现实话题的探索与深思,以故事化手法将“正当防卫”条款搬上大银幕。由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青春光线(扬州)影业有限公司等出品。

南通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梁天明认为,如果说,30年前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唤醒了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识,那么,《第二十条》所呈现的则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守与维护。“从表面上看,《第二十条》是一部烟火气十足的喜剧,张艺谋彻底放弃个人化的电影风格,转而以最朴实的影像去呈现故事,但《第二十条》的主题更为聚焦,通过校园霸凌、公车骚扰、名誉侵犯3个案件的有机交融和法理上的精研探微,把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阐释得振聋发聩,余味不绝。”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第二十条》被点赞“普法任重道远,社会意义巨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发文点评该电影,“网红教授”罗翔评论说:“这个电影不仅仅是一个普法电影,这件事和每个人有关。”

“现实中,‘正当防卫’人人都会讲,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本质含义,它砸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从事10多年法治报道的记者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些案件的痕迹。他说,与大团圆的电影结尾不同,司法实践中不少案件的改判,是以无数人的生活脱轨为代价的。“迟到的正义还是不是正义?个人如何在现行机制内得到有效救济?公众关切和司法程序如何平衡?虽然大量问题仍然待解,但能搬上大银幕去进行公共讨论,已然是一种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二十条》把现实主义的利剑与法治社会的良知编织进宏阔的时代格局,传递了中国电影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好电影,不应该仅仅是高票房的电影,更应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电影,复苏的电影业要向春而行,就需要更多像《第二十条》这样有探索精神的作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责编:王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