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千年“绛州鼓乐”擂响龙年春节

中新网太原2月20日电 题:千年“绛州鼓乐”擂响龙年春节

作者 杨佩佩

从2024年央视春晚到上海欢乐谷,从乡村到城市……龙年春节,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很是忙碌,不断穿梭于各地进行演出。“刚结束上海的活动,这两天休整一下,元宵节还要参加太原清徐的社火展演。”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团长杨丁洪20日如是说。

春节期间,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在上海演出。 杨丁洪 摄

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是流行于“中国鼓乐之乡”新绛的锣鼓乐、吹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绛州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古时,人们通过擂鼓鼓舞士兵士气,在民间,鼓乐同样广泛。尤其在新绛,绛州鼓乐早已融入民众生产、生活。逢年过节、娶妻嫁女,都少不了绛州鼓乐,其风格气势磅礴,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富有力度。

杨丁洪介绍,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为主要表现形式,伴以板、锣等乐器,其演奏法有击鼓心、敲鼓边、顶鼓帮、磨鼓钉、搓鼓槌、碰鼓槌、磕鼓环、蹭鼓皮、滚鼓槌和打鼓架等10余种。

同时,新绛有着丰富的鼓锣曲牌,目前,当地已挖掘整理出鼓谱300余首,有的以历史故事取名,有的以民间典故取名,有的以鼓点、锣点取名。其中《秦王点兵》《杨门女将》《老鼠娶亲》等经典曲目,成为海内外经常邀请演出的热门剧目。

春节期间,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在新绛演出,绛州鼓乐气势磅礴,声韵铿锵。   卫世新 摄

“绛州鼓乐能有如今的发展,离不开老团长王秦安。”杨丁洪说,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成立那年,他加入该团,成为第一批学员。从最初的鼓手到如今的团长,自己见证着绛州鼓乐从一无所有到硕果迭出。

1980年,时任新绛县文化馆馆长的王秦安立志将散落在民间的鼓乐曲谱挖掘、收集、整理出来。此后4年,他不断深入农村,同民间艺人切磋,交朋友,整理出《秦王点兵》《老鼠娶亲》《牛斗虎》等30余首鼓乐曲调。

多年后,王秦安组织起一支民间鼓乐艺术团,这些鼓手来自全县各乡镇,一有赛事他们就集中训练,每人每天坚持训练15个小时,敲鼓点15万次到20万次,木质坚硬的鼓槌,在30天的排练中竟打断400多根。

春节期间,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登台表演《老鼠娶亲》等经典曲目。卫世新 摄

正因如此,30余年来,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从民间走向国际舞台,千年鼓乐奏响中国、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杨丁洪表示,如今,鼓乐艺术团共有25名成员,其中不乏“90后”“00后”,他们正以最新潮的方式,展现最传统的艺术。这个春节,乘着网络的“东风”,绛州鼓乐也频频“出圈”,走进千家万户。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